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把握好“三个深刻改变”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内涵学好用好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总规范”善用“大思政课”要找准三个着力点
第008版:思想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
把握好“三个深刻改变”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内涵
学好用好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总规范”
善用“大思政课”要找准三个着力点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8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践悟

善用“大思政课”要找准三个着力点

向宇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为我们进一步办好思政课,继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路径。讲好“大思政课”,我们必须学史励志把握大历史、启智润心讲好大理论、知行统一贯通大实践,打造理论和实际结合、历史和现实贯通的“大思政课”育人大工程,形成至善成美的“大思政课”育人大格局。

  学史励志把握大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大思政课”要审时度势把握“经验之史”,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首先,必须具有历史大视野。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汲取思政课的丰厚资源,从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中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感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其次,必须把握历史大规律。党的历史表明,历史方位就是实际,历史方位就是国情,历史方位就是发展趋势,历史方位就是时代坐标。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标定历史方位的历史。要以大历史观的视角,从历史长河中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方向,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在学思践悟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启智润心讲好大理论。以论为导,可以启睿智。“大思政课”要润泽于心地讲活“有字之书”,用理论指导实践、照亮未来。一要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思政课中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系统讲授与深刻解读,以厚实的学理回应理论之问、时代之问。二要讲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讲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结构、精神实质与历史地位,多维呈现和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讲授重点,联系生活实际,“静下来”“入进去”“走出来”,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将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变成生动的马克思主义、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三要讲活理论应用规律。培养广大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思政课堂时空局限,在专业课程与生活实际中融入相关理论和方法,画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心圆。

  知行统一贯通大实践。以行践言,可以出真知。“大思政课”要生机勃勃践行“万里之路”,用实践链接社会、关注生活。首先,走进社会大课堂。通过踏访红色印记,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红色圣地等,利用鲜活生动的红色素材,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其次,深入生活大课堂。鼓励广大青年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党史专题宣讲活动、支教志愿服务活动等走进农村、服务基层,让思政课走进田间地头“粘土气”“接地气”“聚人气”,讲到学生最“渴”处,说到百姓心坎处。最后,关注现实大课堂。充分利用专业技术赋能思政课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依托现有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场所等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思政课落地生花;在现实中感悟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精神伟力,让现实感受有滋有味。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本文为市教委人文社科思政专项课题17SKS038和重庆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0-GX-375研究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