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优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城市更新需培育强大动力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绝不打折硬币赔偿太任性别让“网红儿童”毁了孩子的童年向不一样的“奥运星”致敬互联网医院建设不能不联网微观点
第007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以最优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城市更新需培育强大动力
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绝不打折
硬币赔偿太任性
别让“网红儿童”毁了孩子的童年
向不一样的“奥运星”致敬
互联网医院建设不能不联网
微观点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8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网红儿童”毁了孩子的童年

苑广阔

  中央网信办日前启动专项行动,严查炒作“网红儿童”等行为。记者调查发现,推广公司表示可以“包装”孩子,花钱便可使其成为拥有几万甚至上百万粉丝的“网红”。

  经常浏览短视频平台的网友不难发现,平台上各种各样的“网红儿童”为数不少,他们有的记录日常生活,有的和父母一起出镜搞怪,有的则明显是在演绎一段带有剧情的段子。而后一种情况,最容易吸引流量和粉丝,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变现。尤其是对于一些拥有几百万、上千万粉丝的“网红儿童”而言,变现手段多样,每月收入不菲,其账号背后的父母或者说团队,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说父母偶尔帮孩子通过短视频分享一下日常生活,就像在朋友圈“晒娃”一样,本也无可厚非。现在的问题是很多“网红儿童”都是通过专业化包装、产业化运作打造而成,其父母和团队会定期更新视频,而视频的制作也有脚本、有台词,这时候不难发现,视频中看似天真烂漫的孩子,其实已经成为成年人赚钱的“工具人”,而他们作为孩子本身的天真,成了被利用的道具。

  成年人把孩子当赚钱的道具,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正如有网友所说的那样,看着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红儿童”卖力表演,然后获取关注和打赏,甚至通过直播带货挣钱,感觉就像是多年前曾经在国内街头常见的利用儿童乞讨行为,只不过他们是升级版的“乞儿”而已。

  在业内人士看来,拍摄短视频既要创意,也很辛苦,一段只有几十秒钟的短视频,可能需要耗费一天的时间才能制作出来。这意味着,一个孩子可能一整天都要耗费在一条短视频上,很难想象他们拍摄短视频的过程是轻松快乐的,是自觉自愿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不就是把只有几岁的孩子当童工使用吗?这是否违反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呢?

  还有更加严重的问题,在一些“网红儿童”的视频中,一些孩子裸露着身体不该裸露的部位,或者是通过特写镜头来展示所谓的漂亮妩媚,让多数人看了都觉得不甚妥当。对于这样的“网红儿童”短视频乱象,确实不应该允许其继续存在下去了。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它满足的是成年人对现实利益的追逐,但是却忽视了这些短视频拍摄、制作、展示的内容,可能对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