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下午1点,潼南区双江镇白鹤村,烈日炙烤大地。
白鹤村村委会坝子里,一位穿着白色T恤的年轻女子,满脸晒得通红,正忙着翻晒还未脱粒的黄豆秆。
“李书记,快进来吃饭,下午凉快一点再弄。”听到喊声,年轻女子抬头望了一眼,并没有停下来。
这位被称作“李书记”的女子,就是白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欣,她正在打理村集体经济的农作物。
“干事情很拼命,总是带头干。”这是村民对李欣的评价。
飞出去的凤凰回到村里了
2013年夏天,李欣拿到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毕业证书,在主城一家公司找了一份会计工作,收入颇丰。
然而两年后,李欣辞去了在主城的工作,回到离家不远的双江镇双林村,当了一名本土人才。李欣的父母最初并不同意她这个选择,认为农村工作太辛苦,女娃儿在城里朝九晚五工作稳定、轻松。还有村民甚至认为上了大学回农村,可能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
回农村发挥才智,李欣并不是心血来潮。她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她在大学期间就成为了一名党员,“入党那天我非常激动。我觉得,党员就意味着肩负一种使命。”
2013年7月,李欣的家乡遭遇暴雨,洪水淹没许多稻田。传统农业的脆弱,让李欣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尽力改变家乡的现状。
2017年,李欣到白鹤村当了一名综合服务专干。因为为人正直,有实干和创新精神,能力强、群众基础好,上级党组织对她进行了重点关注。
当时的白鹤村是一个后进村——发展乏力、人心不齐,各项工作都是倒数几名,亟需一个带头人,带领全村冲出低谷。
李欣当仁不让。2018年她上任后,带领村两委和村民共同努力,白鹤村的发展逐步进入正轨,不到一年就摘掉了“后进”帽子。
搞活动摆家常拉近群众距离
白鹤村距双江镇约20分钟车程,由原来的白鹤村、龙沟村、塔四村合并而成,有718户2153人。
今年6月的一天,在村委会坝子里,一场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文艺演出吸引了众多乡亲来捧场。唱歌、弹奏、舞蹈、时装秀……十多个节目全部来自白鹤村村民,现场掌声不断。由村党支部组织的这场活动,取得了成功。演出间隙,村干部们还向大家宣传各项政策。
李欣认为,党组织必须把群众凝聚起来、发动起来,大家一起往前冲,村子发展才有希望。
不仅是搞演出,2018年刚当选村支书时,李欣就坚持跟村民一起下地劳作,与大家拉家常。随后,她又组织包粽子、包抄手、包汤圆等活动,村民们踊跃参加。哪家比较困难,哪家房子不稳,哪家出门路不好走,哪家赶场买盐巴不方便等问题,都在这些活动中摆谈了出来。
活动结束后,李欣四处寻求支持,在村里持续开展对困难群众的精准帮扶,把有人居住的20多栋危房全部纳入改造项目,修建入户便道,建便民超市……
前段时间,李欣路过一组村民夏荣碧家门口时,老人很客气地请她到家里坐。李欣至今还记得,3年多前,自己担任村支书开的第一个院坝会,眼前这位婆婆当场拍了桌子,对年轻的李欣宣泄不满。
几年下来,李欣以实际行动让群众对她转变了态度。
发展集体经济得到群众拥护
虽然人心齐,好办事,但李欣也清醒地意识到,村里没有支柱产业,光靠种点稻谷、栽点红苕,不是发展之计。
白鹤村曾是个空壳村,集体账户上只有8角8分。李欣提出带动村民依靠镇级集体公司发展产业,为村集体增加收入。
从2020年2月开始,李欣带领大家在村里开垦700亩闲置地,以土地入股方式发展花椒、南瓜、黄豆等特色经济作物。村民可以在村集体产业里务工,固定劳作的村民,年务工收入平均一两万元。
当年,在花椒未挂果的情况下,村集体收入1万元。钱不多,但开了个好头。
今年6月的一天下午,李欣带着村妇女小组几个人在土里摘花椒。当晚,大家回到村委会办公室,继续清洗、打包,忙到第二天凌晨2点。凌晨5点半,李欣又带着几个妇女到花椒地,继续劳动。早上7点,从四面八方来了100多个村民——老年人、青壮年,开三轮车的,挑担子的,背背篼的……大家二话不说,下地开始摘花椒。
原来,李欣为村集体忙到凌晨的事传开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一大早就自发来帮忙。看到眼前这一切,李欣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
李欣说,今年白鹤村集体经济已收入2万多元,预计全年可收入5万元。
“回村很值得!”李欣告诉记者,看到村里的变化、村民的笑脸、大家的信任,自己再累都不怕。
“我们一群人,一条心,认认真真办好每一件事,白鹤村就会越来越好!”换届选举“一肩挑”后,李欣在全村党员及群众代表大会上的一席话,赢来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