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员志愿者为民服务 |
 |
义诊活动 |
近年来,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严格按照中央以及重庆市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各项要求,狠抓基层党建,让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增强了全院职工及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质的跨越。
把握改革“方向盘”
红色基因得到赓续传承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简称“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中原卫生部直属医院。如何让这个有着70余年红色血脉的老院融入医疗改革大潮?如何依托自身学科优势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如何让红色基因在职工中入脑入心?
据医院党委书记邬亮介绍,2018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医院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紧紧围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康扶贫等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明确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是新时代公立医院领导体制的一次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邬亮表示,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在医院各项工作中起到核心引领作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开拓新局面、呈现新亮点、展示新气象。
结合医院发展史,邬亮用“导航、树魂、聚气”6个字擘画了医院发展蓝图。他介绍,“导航”就是牢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把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基本职责,把公益性贯穿医院发展全过程,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确保医院发展大局不偏;“树魂”就是抓住发展主线,依托文化建设,深度挖掘医院厚重的历史底蕴,让红色基因根植于医院发展的始终;“聚气”就是树立风清气正、廉洁行医的良好氛围,让职工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由“要求干”转变为“抢着干”,从而增强主人翁责任意识,形成凝聚力与向心力,让职工找到归属感。
支部建在科室
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作为医院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及纽带的基层党支部,如何将党委的职责下沉,如何参与科室的重大决策和管理,成为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医院从框架设计入手,在架构上打通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梗阻”,将党支部建立在每个科室。
“按照支部应建尽建原则,目前全院现有40个在职党支部、4个离退休党支部。在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中,优化党支部班子结构,着力培养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党员临床医技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目前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由业务骨干担任的比例达到77.3%,在狠抓党建工作的同时很好地促进了业务发展,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在科室的全覆盖。”医院党办主任李勤表示,全院40个在职党支部中,4个党支部积极申报示范党支部,打造“一支部一品牌”。据悉,在今年4月进行的市卫生健康委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验收工作中,医院质管办党支部、后勤保障科党支部顺利通过示范党支部验收,并有13个党支部被评定为优秀党支部。
对于党支部调整后对管理的促进作用,医院质管办党支部书记、主任唐永岗深有感触。他表示,通过党建引领,质量管理体系逐渐得到完善。院级层面成立18个质量相关委员会,设立院级质控员和科室五大类质控员,每月牵头定期对全院进行质量考核,医院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得到全面加强。
唐永岗介绍,2019年10月,由科室牵头启动了全院9S精益管理活动,成立支部9S突击队。经过一年多的9S精益管理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彻底改变了医院各科室旧貌,推动了医院质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五项先锋”示范引领
党员成为医院的中坚力量
“党员既是一面旗帜,同时也是一面镜子。”这句话在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得到很好诠释。
据李勤介绍,为充分发挥全院44个支部中392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党支部通过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五项先锋”引领活动,落实党建及业务重点工作任务,细化措施,明确责任,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服务群众和服务患者中展示先锋模范形象。门诊部党支部设立两个责任区(预检分诊党员责任区、发热门诊党员责任区),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坚守阵地,发挥了积极作用;门诊部、急危重症医学部、口腔科、后勤保障科、医疗保险科5个党支部设立了8个党员示范岗,积极服务于患者和医院各科室,提升了服务效应;在智慧医院建设、美丽医院建设、职业卫生健康宣传等工作中,党员志愿者主动作为,以解决实际困难为目的,在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中成效明显。
据悉,通过“五项先锋”创建和相关活动开展,进一步发挥了党建引领业务的作用,加强了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助推了医院发展模式的“三个转变”(即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营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马太超 图片由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