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二学生志愿者叶琳瑶正在帮助王才琼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
5月31日上午,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三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教职工宿舍楼徐光泉、王才琼家中。一进门,两位老人就迫不及待向“小老师”请教使用智能手机时遇到的问题。
原来,一大早,两位老人就在智能手机培训微信群里求助,一个说自己无意中解绑了微信支付的银行卡、无法付款;一个迷惑于手机浏览器的各种弹窗,不知是广告还是诈骗信息。刚好没课,汤健、钟培、叶琳瑶三名大学生结伴而来。
在大学生轻言细语解释下,半个小时后,两位老人的问题解决了。76岁的徐光泉也打开了话匣子:“二维码付款、出示健康码、查询交通线路……以前,我俩常常因为使用手机不熟练而感到寸步难行。看着年轻人凭着一部手机,好像联通了全世界,我们羡慕无比。”
徐大爷说,许多老人都愿意主动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但没有渠道和衰退的记忆力,是最大的障碍。
“现在我挺欣慰的,年轻人来科技助老了。”徐大爷指的是2020年11月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启动“数字反哺大行动”,大学生志愿者一对一为老人进行智能手机使用教学、答疑解惑。
今年读大二的志愿者叶琳瑶表示,作为一名在互联网陪伴下长大的“00后”,参与这次志愿服务,让她真正认识到老人正在面临的困难。
为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记住操作流程,大学生志愿者们还贴心制作了纸质教材。结合老年人特点,在教材里提供了较大的图标和文字,保证每个学习点都有手机界面彩色配图,让老人第一时间就能“按图索骥”。
现在徐光泉和王才琼除了会用微信的基本功能,还会用“车来了”APP查询公交时间,转发、评论、点赞网络正能量文章视频、拍照片上传朋友圈,用手机在医院挂号也渐渐熟悉。平时老两口除了家事,也开始互相讨论用手机的经验方法。
84岁的川外退休职工毛维玉是培训班里年龄较大的老人。满头银发的她精神头很好,她形容,学会用智能手机之后,自己不光心态、体态年轻了,还更加乐观了。
“去年疫情后,为减少接触,各行各业数字化发展迅速。我和老伴开始百度搜索怎么用智能机,自学嘛,效果不大。还好小老师来了。”毛奶奶的小老师名叫邹旋,在她的指导下,毛奶奶学会了微信、支付宝的大部分功能,有时还会刷脸支付。接下来的课程,她还将学怎么用拼多多、淘宝购物。
据了解,自2020年11月“数字反哺大行动”开办老年智能手机培训班以来,四川外国语大学66名志愿者已累计一对一辅导170余人次老年人。“7080”们在“00后”的帮助下,逐渐补上了“时代数字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