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伯隆。(受访者供图) |
伯、奉叔:
我大概离死期不远,请你们不要悲伤……我的死是为世界上千百万劳苦大众而死,我很感觉得光荣!
革命一定能成功!人民一定能当家做主人!我死以后你们就当我出国去留学。我省内存款可找重庆新蜀报王伯禹能得。省外上海三马路、霞飞路旧款项,奉叔可去上海找何若灵可收。
三、四弟,伯教他们多读书,多劳动,做工或学生意。六、八妹不要包脚,男女都一样,也应叫她们读书。
祖母以下均安
兴谷上
一九三〇年十月三十日
写于成都军警团狱中
——节选自《1930年梁伯隆烈士遗书》
“我的死是为世界上千百万劳苦大众而死,我很感觉得光荣!革命一定能成功!人民一定能当家做主人!”这是1930年,一位26岁的青年人在遗书中写下的振聋发聩的语句。
“这位青年人是梁伯隆烈士,他的这封遗书就收藏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文物。”7月5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馆员曾友和向重庆日报记者介绍,1921年,梁伯隆远赴上海寻求救国真理,至1930年10月31日在成都英勇就义,近十年间,他给亲人写了多封家书,其中部分原件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这些书信,记录了梁伯隆短暂而辉煌的革命历程。
远赴上海寻真理
1904年,梁伯隆出生在四川省江安县一个私塾教师家庭。1919年,梁伯隆到江安省立三中学习。时值五四运动爆发,民主、科学的思想对他产生很大震动。1921年上半年,他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
“梁伯隆在上海亲眼目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恶行和军阀政治上的黑暗腐败,从而对国家、民族的前途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曾友和说。
1923年7月,梁伯隆从职业学校毕业,考进上海震旦学院法政科。1924年下半年,梁伯隆到黄埔军校军需科任职,并于1925年春参加了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东征,不久因病辞职返回上海。同年5月15日,上海日商纱厂日本职员枪杀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人,激起全市工人、学生和市民的愤怒,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由此爆发。
“梁伯隆从五卅运动的斗争中看到了救亡图存的希望,在心中埋下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种子。”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瑞介绍,1925年8月初,他毅然进入了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不久后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底,梁伯隆奉调北伐军总政治部工作,途经九江时,被九江国民党左派挽留。1927年3月17日,九江惨案发生。梁伯隆在这一事件中九死一生,来到武汉。不久,他又奉命去南昌任《贯彻日报》主笔,旋即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十一军军部工作。起义军在向广东进发途中,他奉命调到周士第率领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担任宣传和支部工作。起义失败后,梁伯隆又回到上海工作。
与敌苦斗在渝蓉
1928年底,梁伯隆奉党的指示从上海到重庆。
曾友和说,经21军驻沪代表傅真吾和重庆《新蜀报》主笔王伯禹介绍,梁伯隆得以会晤四川军阀刘湘。他利用刘湘欲办学校培养军政人才之机,建议在重庆办一所高级中学。
1929年4月7日,重庆高中在原巴县议会旧址正式开学,梁伯隆被委任为校长兼21军编译委员。这所学校办学骨干主要由中共地下党员担任,除了教授国文和外语外,还公开讲授《社会近代史》《社会科学概论》《共产主义ABC》等内容。
随着重庆高中的影响日渐扩大,引起了四川军阀当局的关注。当年7月,重庆高中被迫停办。之后,梁伯隆等又自筹经费,在重庆南岸胡家祠堂开办了西南学院,梁伯隆任院长。这所学校的师生多数由重庆高中转来,教员系中共党员或进步人士。不久后,西南学院被强行解散。
“两次办学均遭扼杀,梁伯隆很难在重庆继续活动。”曾友和说,经四川省委指示,梁伯隆等人转移至成都,创办西南大学。1930年春,西南大学开学。“梁伯隆在党的领导下创办学校,是为了开启民智,同时以教师这个公开身份作掩护,秘密从事党的工作。”
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阵地,梁伯隆还在成都主办了《西南日报》(后改名《锦江日报》),并且在学生中组织了“前卫社”和“新兴剧社”,由这两个进步团体组织同学到少城公园或别的地方进行演讲或演出话剧。
王瑞介绍,他们演出的剧目有反映工人不堪资本家压迫而举行暴动的《炭坑夫》,有反映农民不堪地主军阀的压迫而暴动的《黑暗里的红光》等。当成都发生抗捐罢市风潮后,梁伯隆组织全校学生会加入市学联,进行有力的声援。
写下气壮山河的遗书
1930年6月8日,市学联集合在仁厚街西南大学的一间教室里召开执委会。梁伯隆得知军警团要去镇压的消息,便不顾自己的安危,立即骑自行车赶去通知开会人员撤离。当大部分同志撤离后,梁伯隆不幸被捕。
曾友和说,梁伯隆在狱中时,党组织和他的亲友曾多次设法营救,但均未成功。梁伯隆虽身陷囹圄,但对革命的成功始终抱有信心。
1930年10月28日下午,梁伯隆从临时执法处转到军警团办事处。这时,梁伯隆已经预料到军阀将要对自己下毒手。他自知时日不多,于10月30日在狱中写下遗诗:“……奉党指令返天府,与敌苦斗在渝蓉;大志未成身先碎,流芳百世主义真。为党为民尽生死,勇斗魔鬼志更坚;要杀吾头何所惧,共产真理留人间……”
此外,梁伯隆还给亲人写了一封遗书:“我大概离死期不远,请你们不要悲伤……我的死是为世界上千百万劳苦大众而死,我很感觉得光荣!革命一定能成功!人民一定能当家做主人!我死以后你们就当我出国去留学……”
曾友和表示,这封遗书中洋溢着梁伯隆为追求真理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同时流露出对亲人的宽慰之情和深情牵挂。
10月31日上午,军警团的执法官以“共产重要分子”之罪名,判处梁伯隆死刑。10点钟,梁伯隆昂首挺胸,在军警的簇拥下向刑场而去。临刑前,梁伯隆面对围观群众,用悲壮宏亮的声音演讲。半个小时过去了,在监斩官的敦促下,他才结束了演讲。枪声响起,梁伯隆从容就义。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王瑞说,如今,我辈应以梁伯隆等革命志士为标杆,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传承伟大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