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把脉” 构筑医院发展新格局济世惠民 在传承创新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138版:特C98 百年辉煌 重庆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党建“把脉” 构筑医院发展新格局
济世惠民 在传承创新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重庆市老年病医院)
党建“把脉” 构筑医院发展新格局

    义诊活动现场

    为医院退休老党员送温暖

    检查疫情防控登记情况

  近年来,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重庆市老年病医院)(下称“市十三院”)党委严格按照中央以及市委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各项要求,狠抓基层党建,让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业务水平及医疗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

  加强总体布局

  擘画医院发展蓝图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市十三院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紧紧围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康扶贫等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规划医院的发展方向,关键在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党的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同样也在党的建设。明确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是新时代公立医院领导体制的一次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医院党委书记廖肇州表示,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在医院各项工作中起到核心引领作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如何适应、应对当下社会“一老一小”这一现象,结合医院“老年病”患者占67%以上这一特点,廖肇州表示,下一步,医院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结合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线上线下医疗健康相关服务,为居民健康及时进行精准的健康干预,让居民在社区就能解决日常居家生活中健康管理的缺失问题,以提升老年群众的生活质量及健康需求。

  支部建在科室上

  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作为医院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及纽带的基层党支部,如何将党委的职责下沉、如何参与科室的重大决策和管理,成为医院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市十三院从框架设计入手,在架构上打通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梗阻”,将党支部建立在每个科室。

  “此前,按照科室支部应建尽建原则,全院有30个党支部。2019年初,由于一个科室的党员退休,同时对于结构相同、功能相似、学科互补的小科室进行合并,支部调整为29个,其中临床医技科室占到21个。在狠抓党建工作的同时很好地促进了业务发展,实现了党组织在科室的全覆盖。”廖肇州表示。

  对于党支部调整后对业务的促进作用,肝胆乳甲外科党支部书记、主任许伟深有感触:2016年成立肝胆乳甲外科,2018年他接任该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为将医院肝胆这一优势学科创出品牌、创出特色,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规则性半肝切除、中肝切除术、腔镜肝切除、腔镜脾切除等高难度手术。2020年初开展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至今已开展120余例。

  更让许伟自豪的是,在医院领导支持和科室同仁的协助下,他已成功为多名高龄患者完成高难度手术。特别是6月21日上午为一名91岁高龄文姓患者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赢得了患者家属的一致首肯。

  “手术难度不大,难就难在如何控制高龄患者由于手术而引起的并发症。一旦掌控不好,高龄患者很难走下手术台,这就需要患者家属与医生之间的相互信任。”许伟表示,目前实行支部书记、科室负责人一肩挑,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业务工作与党建实现了有效融合。

  党建引领

  让“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

  “孙博士,感谢你对我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现在她已养成每天测血糖的习惯。在你们的指导下,她已养成了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6月21日上午,在市十三院消化内分泌科,该科副主任、中共党员孙文静正接受一名患者家属吴女士的感谢。

  据孙文静介绍,吴女士的妈妈是该科的“常客”,也是医院2020年“小切口、大民生”智能化创新应用专项项目“血糖全程管”的受益者。

  据悉,该项目是西南地区医疗机构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平台对糖尿病人群进行管理的首个智慧民生项目。通过为患者配置物联网数据传输器和数字应用程序,实现对患者相关指标的实时监测,并上传患者院外的用药、治疗情况及病情控制情况,通过糖尿病管理大数据云平台让患者数据与医疗机构实时互联互通。

  “血糖全程管,目的是让患者养成自我检测血糖的习惯,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孙文静说,经过5周的血糖管控,平均血糖下降1.54毫摩尔/升,患者自我管控能力从28.37分上升到36.82分(满分44分)。她表示,在科室管理的188名糖尿病患者中,92%已能做到定期检测血糖。

  围绕发展目标,孙文静表示,下一步将依托远程管理系统,将所有特定住院患者纳入“血糖全程管”系统。同时驳接2018年11月启动的“健康小屋”管理系统,辐射居民小区,降低群众低血糖发生率,提升病床周转率及降低手术等候时间,真正让医院“便捷、安全、有效、经济”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让百姓真正得实惠。

  党员带头

  疫情防控冲锋在前

  “党员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子”。这句话用在市十三院门诊部党支部书记、主任庞利娟身上一点不为过。

  “您好,大家不要慌,排好队,请依序进入。”6月21日上午,在医院门诊大厅,庞利娟正有序指挥前来接种新冠疫苗的群众。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她是一名做过肺部手术的患者,目前正处于恢复期。所以,她既是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名病人。

  作为院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哨点”,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庞利娟一直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她的话说:“我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又是支部书记,我不上谁上。”据悉,今年1月至5月,庞利娟带领发热门诊同仁共接诊409名群众(其中发热患者306人),采集标本15210人次,为群众健康筑牢了保护屏障。

  庞利娟只是该院疫情防控线上无数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在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院长赖晓东作为重庆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副领队,医院10名医护精英骨干亦随他逆行出征(其中9名援助湖北武汉,1名援助湖北孝感)。这10名医护中,黄凤琪、程小莉、李文清3人“火线”入党,王明珠亦在院本部“战疫一线”入党。

  “入党,意味着自己必须冲在‘战疫’最前沿。他们是在用生命向党表决心、表忠诚,是在用生命护佑生命。”谈及当时情景,赖晓东百般感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该院仍有大批医护人员奋战在新冠疫苗接种的一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群众健康织牢了一道道免疫屏障。截至6月22日,医院共接种新冠疫苗86433剂次。

  马太超 毛世利 图片由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