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 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铜梁 建设国际大都市后花园
第074版:特C34 百年辉煌 重庆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铜梁 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铜梁 建设国际大都市后花园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铜梁 建设国际大都市后花园

    大美铜梁

    见水公园

    铜梁淮远河水清岸绿,成为市民健身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钟志兵 摄/视觉重庆

    铜梁区玄天秀水生态画廊 郭洪 摄/视觉重庆

  铜梁,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的宏伟蓝图中,铜梁立足主城新区和桥头堡城市的定位,以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一手抓城市提升,一手抓乡村振兴,致力打造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后花园”,推动龙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加速崛起。

  城中有园 城即是园 城市提升道法自然

  近年来,铜梁深入实施城市提升行动,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秉持“山头不推、稻田不填”,把最好的地方留给人民,匠心打造原乡中央公园、望山公园、见水公园和玄天秀水生态画廊,精雕细琢温润宜人、舒适便捷的田园都市,让城里人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公园即城市、城市即公园”成为这里最生动的注脚。

  位于淮远河畔的铜梁原乡中央公园,曾是一片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荒地,如今走进公园,好像来到了一座水边的的植物大观园,乔木、花灌木、绿篱色带、各种花卉等相映成趣。更让人欣喜的是,公园修建了约21公里的滨水步道,并配套了多种健身器械,让这里成为居民热衷的城市休闲之地。

  原乡中央公园改变的背后,是近年来铜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全面推动城市提升的真实写照。

  一方面坚持老城做“减法”,完善城市功能,让城市更加柔软温润;另一方面,坚持新城做“加法”,拓展城市空间,全力推进淮远新区、科创新城建设“两大作业面”,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推动小城镇组团式、串珠式发展,努力把“钻石”做大做靓……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

  在具体建设中,铜梁秉持“山头不推、稻田不填”原则,尊重山形水势,顺应自然肌理,做到“道法自然”;坚持以最小的投入、做最小的改动、做到“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山水田园风光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生活场景。

  对于老小区,在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保留旧城风貌的基础上,实施老旧小区“微改造”,精细提升社区居住品质,实现老得优雅、旧得有味、住得舒坦。同时,坚持政府“一区一策”、群众“点菜下单”,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略显冷清的老旧小区开始有居民回迁入住,焕发新的活力。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便民设施,增绿增花增色,建设无危小区,美化“第五立面”,有效解决了停车难、活动难、服务难和脏乱差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按照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宗旨,铜梁结合大城众管、大城智管、大城细管要求,通过推广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安全等应用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让市民共享多层次、高质量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紧扣“四基” 扮靓田园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一条平整的草油公路延伸到西郊示范片的水果基地,果园里,村民将一筐筐采摘下来的李子运到公路边,准备装车发运。这条“产业路”就是铜梁区专门为水果基地修建的,基地内的公路和采摘便道四通八达,极大方便了生产和采摘运输。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铜梁以交通为突破口,从建设60公里绿道开始,“串点连线、成片扩面”,打造出由5个镇街24个村(社区)组成的120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区。这一条“绿道”串联起乡村交通网络、自然景观、产业基地,成功打造出城乡一体的文化原乡,让田园变花园、农区变景区,实现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乡村风貌的提档升级。今年“五一”期间,铜梁举办原乡文化旅游周活动,西郊绿道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的打卡地,日车流量、人流量“井喷”,“原乡民宿”“原乡慢食”游客爆满,“原乡驿站”商品供不应求。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2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8亿元,较去年“五一”假期分别增长423.7%、452%。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铜梁通过抓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层组织、基层治理等“四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铜梁着眼基本面、不撒胡椒面,从最薄弱环节、最突出问题入手,推动城乡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改造干线公路、泥结石路、薄弱电网,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公交一体化,交通路变产业路、景观路。

  同时,守牢生态底线,全域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落实“一化两改三不见”,村民由“一旁看”转为“一起干”,畜禽养殖循环化改造率、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均达100%。

  铜梁坚持改革强农、科技兴农,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注重一产为本、“接二连三”,向规模化、绿色化、融合化、品牌化方向迈进,推动农村生产力“二次解放”。针对农民致富途径少的情况,深化“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农户通过土地、劳务等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走深走实“六要路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向闲置土地、闲置产业、已流转土地、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大户带散户要集体经济,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入股农民户均增收2500元。

  铜梁坚持大抓基层、抓实基层,牵住“人”这个“牛鼻子”,搭建乡村振兴“四梁八柱”。抓好带头人这个“领头雁”,选用对“三农”有情怀、干“三农”有激情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员培训、精准考核,全面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抓好年轻人这支“生力军”,给待遇、给政策、给出路,回引本土人才661名,打造了一支“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抓好村民和游客服务,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会客厅”,改造提升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完善休憩、用餐、购物等设施,让群众办事不出村、游客到村“坐得下”。

  铜梁深入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从提升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入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消除“等靠要”、增强获得感。建好用好乡村振兴“理事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理事长,从获得“新乡贤·好乡亲”称号的群众中推选代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完善议事协商制度,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大家说了算。

  城乡并进 绿色发展 继往开来龙腾龙乡

  “十四五”,开新局。今年起,铜梁全面优化空间布局,形成以城区为中心、联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快速路网,构建全域贯通、一体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并按照“双百”城市总体框架,高水平打造淮远新区、科创新城、龙腾片区、高铁新城,充分发挥教育、医疗、文化、生态优势,集聚人口和产业,加快建成“双百”城市。

  全区加快打造基础教育高地,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打造全市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扩容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擦亮中医名片,用活中医资源,做好“康养+”文章,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全区不断深化“六要路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积分制”整治人居环境,深入推动“三变”改革和“三社”融合,以示范带动全面、以融合促进振兴,打造西郊、安居、淮远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和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同时,全区持续抓好污染防治,筑牢生态屏障,推进绿色发展,深化“五个一律”落实河长制,全面推行“林长”“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持续开展“三排”“三乱”等专项整治,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先行先试,加快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认真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将“生态+”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赵童 刘玉珮 图片除署名外由铜梁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