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潼南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2020年全区GDP增长4.3%,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奋进“十四五”,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重大机遇,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板、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区。全面实施工业强区战略,集中精力抓招商、上项目,加快壮大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费品、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建材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十亿级规模企业、百亿级产业集群”。立足“高”和“新”,高标准建设潼南国家高新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60个。力争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全市现代农业排头兵。持续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巩固100万亩蔬菜优势,打造柠檬特色产业集群,稳定生猪产能,壮大特色经果、水产养殖,着力建设涪江蔬菜产业带、琼江柠檬产业带“两带”和现代种业示范园、国际农产品加工园、现代农业科技园“三园”,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人居环境提升两大工程,乡村生活垃圾治理率、污水处理利用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均达到100%。
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产城景融合发展的“双五十”城市。大力实施城市品质和城市治理“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渝遂绵高铁、市域铁路璧潼线建设,更快融入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有序开发金福新区、金佛坝片区等城市综合示范区,加速推进万达广场商业综合体、中骏世界城等一批提品质、强功能项目,加快建设以双江古镇、潼南大佛寺为核心景点的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重庆电力高专潼南校区,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到2025年基本建成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产城景融合发展城市。
四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潼南。全面贯彻《长江保护法》,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开展涪江流域综合整治,涪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琼江水质持续达到Ⅲ类。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涪江流域营造林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工业企业污染综合治理,圆满完成能源消耗指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30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