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职教如何实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举办重庆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巡讲启动“双优计划”建设项目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模特表演赛项中夺金
第015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职教如何实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举办重庆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巡讲
启动“双优计划”建设项目
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模特表演赛项中夺金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报教育微论坛聚焦职教发展
重庆职教如何实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今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落下帷幕,昭示着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

  众多政策红利下,怎样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谋求自身高质量发展?如何协同企业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如何深化“三全育人”“三教改革”?如何办出有特色有内涵的职业教育?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释放人才动能……对此,重报教育微论坛特邀重庆市教委职成教处处长吴岚联动我市8所职业院校校长,共同聚焦重庆职业教育为重要战略赋能,为产业发展助力,为高质量发展添彩。

  1 重庆市教委职成教处处长 吴岚

  站位国家战略大局 重庆职教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近年来,重庆市教育系统一直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积极部署分类考试招生、专业动态调整、融入“一带一路”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抓实“三全育人”、深化“三教改革”等多项改革措施。特别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颁布以来,重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更是走上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过去5年来,重庆职教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超过110万人,职业院校年均培训人数达245万人次。初次就业率达到92 %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为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接下来,我市职业教育将进一步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需要、适应重庆壮大现代产业体系需要、适应重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需要、适应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需要、适应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需要,努力将重庆打造成为职业教育服务省际协同、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地,西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职业教育的创新地,与“一带一路”国家实现职业教育共商共建共享的先行地,助推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长 聂强

  聚焦服务能力提升 推动内涵特色发展

  从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校”到“优质校”再到“双高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立足电子信息特色,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了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发展联盟等,以及“重电—华为ICT学院”等9个产业学院,探索出职教集团—产业联盟—产业学院“三位一体”产教融合体系。学校以国家“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为契机,突出党建领航,积极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高地,聚焦服务区域发展、深化开放合作、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为应用技术研发导向、电子信息特色鲜明,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

  3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郭天平

  借力“双高建设” 全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扣产业发展需求、立足优势特色专业、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等发展要求,从顶层设计并打造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努力实现“2+3+N”的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前端—中端—末端”服务格局和科研助力育人的目标。

  “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紧紧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家战略,紧紧围绕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的重大部署,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从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师资队伍、信息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全面提质培优,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职学校。

  4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校长 邓明国

  推动高质量发展 面向养老服务行业积极作为

  近年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国家“双高校”建设,与市委宣传部共建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院,努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重庆样本”,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开启“十四五”发展新篇章。

  学校在国家实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格局中,积极响应“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号召。作为全国较早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校之一,学校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深度融合养老服务行业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高质量推进智慧康养专业群建设,从坚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深化对外合作交流三个方面着力,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5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张进

  “产学研”协同 创新驱动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院着力构建“三柱三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以创新创业教学平台、项目实践、创业孵化为“三柱”,以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知识运用、能力提升为“三梁”,有效地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院建成了重庆首个高职院校的院士工作站“刘人怀院士工作站”,开发了CBP生物加工技术,解决了餐厨垃圾处理难和处理贵的问题,成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四川新都转化投产。学院依托该工作站与企业共建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并推动科研反哺教学,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学院积极探索实践“文明互鉴、三方共建、双元培养”的国际合作CEC模式,与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海外留学生培养和技术服务。

  6 重庆南川隆化职中校长 张健

  培养“德技双馨”人才 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0年奋进之路,重庆南川隆化职中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平凡到不平凡的跨越发展,迁建新校区并完成扩建,建成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体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教育、管理以及文化育人的“三位一体”德育模式,通过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教育引导,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构建覆盖全部专业、全部课程、全体教师、全体学生的国、市、区、校四级大赛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育学生职业技能;引进多家优质企业共建隆职·远陆汽修、隆职·康侨服饰、隆职铂嘉酒店等产教融合生产实训基地,努力实现技能教学对接新工艺、新职业;发挥职业教育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功能,承担教育部内地西藏中职班任务,为渝东南、黔北和青海玉树地区培养民族学生近万人。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7 重庆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校长 蒋红梅

  深化“三教改革” 落实“以赛促教”

  基于“三教”改革的要求,重庆立信职业教育中心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立信特色的“一制、三通、三实”教学管理模式。

  首先,机制先行,学校制定了《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教学管理规程》等相关管理制度;其次是平台搭建,着力“三通”,即课证融通、产教互通、双向贯通;再次是措施得当,贯彻“三实”,即夯实师资队伍建设、落实教学模式改革、做实教学评价管理。

  与此同时,学校注重“以赛促教、以赛促改”,通过“学、导、训、赛”四维共济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教师队伍。

  教学改革的深度直接决定了育人水平的高度。近年来,学校每年2000多名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到100%,一次性就业率100%,稳定就业率92.5%,90%以上就职于世界500强和地方支柱产业。

  8 重庆渝北职教中心校长 张扬群

  契合发展难点 推动教学成果提质赋能

  2018年12月,重庆渝北职教中心历时10年研究与实践形成的教学改革成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教学成果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都有重要作用。学校首先是找准方向,突出特色,契合当前职业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其次,系统规划,重点突出,建立起组织统筹机制、系统策划机制、持续推进机制。第三是优化团队,形成合力,建设起高水平的团队;还要依托项目,凝炼成果,注重推广,扩大影响。

  近年来,学校教师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上千篇,编写出版的教材数百本,主持或主研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数十项;获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全国教学技能大赛和信息化大赛奖更是不胜枚举,有力推动了育人质量提升。

  9 重庆工商学校校长 刘友林

  探索现代学徒制 深化产教融合

  早在2005年,重庆工商学校就确立了“办专业、建实体、塑品牌”的办学思路,并随着产业发展而不断提质跨越,形成了现在的“园团融合”集团化办学模式。

  2015年,学校承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以来,与业内顶尖企业建构了“三双一体”现代学徒制校本化实践范例(即:学校与企业“双主体”,教师与师傅“双导师”,学生与学徒“双身份”,招生招工“一体化”),开发了引领全市中职学校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一案十标”,总结出“12133”工学结合实践性教学模式,创新“三师五岗”育人模式,学生在学校教师、试岗轮岗师傅、定岗顶岗师傅的共培共育下成长。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了区域、园团、校际、校企、产教的良性互动,极大增强了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