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已批准3至17岁人群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紧急使用看!祝融号从火星发来了自拍照长江流域智慧管理“核心大脑”落地广阳岛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川渝共推公共服务“一卡通”27名领导干部被追责保险业务机构地址变更公告梁平区提升15条城区道路“颜值”
第0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国家已批准3至17岁人群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紧急使用
看!祝融号从火星发来了自拍照
长江流域智慧管理“核心大脑”落地广阳岛
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川渝共推公共服务“一卡通”
27名领导干部被追责
保险业务机构地址变更公告
梁平区提升15条城区道路“颜值”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川渝共推公共服务“一卡通”

  (上接1版)

  “随着数据的基本联通,两地实现了协作互认,群众办事就不用再在两地来回跑路了。”该负责人举例说,比如,两地社保卡持卡人无论身在川渝何处,只要前往当地的川渝社保卡通办服务网点或通过“渝快办”等网上服务平台,即可办理社保卡查询、启用、挂失与解挂等业务,无需再回发卡地办理。

  “今年,我们已确定87项年度重点工作和14项川渝通办业务。”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积极落实第二批川渝通办工作,以“一卡多用、两地通用”为目标,实现更多人社公共服务事项两地通办,强化社保卡在川渝两地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人社政务服务效能,实现两地合作由“点对点衔接”向“360度全方位协同”转变。

  打破服务壁垒

  推动公安政务服务互通互认

  川渝合作中,两地公安机关打破服务壁垒,推动公安政务服务互通互认,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临近中考,总会有那么几个粗心的家长忘记给孩子办理相关证件。前不久,九龙坡区居民王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窘境。

  王女士是四川雅安人,长期在九龙坡居住。其女儿就读于重庆一中,成绩优异,今年将要参加中考,有望取得一个好成绩。

  今年开学以来,学校多次提醒家长们要为子女们准备好中考所需的户籍证明等,并提醒王女士要尽快去将女儿的户口迁移到重庆来,因为中考需要本地户口。可是工作繁忙的王女士忘记了这件事,直到4月初女儿的老师询问,才猛然想起。

  “怎么办啊警官,帮我想想办法。”来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华岩派出所,王女士已经焦急得语无伦次,害怕因为自己的疏忽影响女儿的前途。

  “别着急,现在川渝地区户口迁移已经可以‘一站式’办理,并且我们还可以申请‘绿色通道’加急办理。”民警张国玉耐心听完王女士的诉说后,立即为她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仅4个工作日后,新的户口本就交到了王女士手上。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川渝两地警方开始着手警务合作,两地公安机关打破服务壁垒,推动公安政务服务互通互认。优化完善川渝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推动公安政务服务事项通办互认,在落实“川渝通办”规定动作基础上,积极谋划推动户籍类证明、川渝异地首次办理居民身份证、川渝新生婴儿出生登记等“跨省通办”事项的开展,并实现川渝两地临时号牌互认、机动车查验结果互认,以及网办业务牌证跨区域邮寄3项车管便民服务协作措施。

  据统计,截至5月19日,为群众办理跨省市户口迁移40054人次,其中,迁入重庆28261人次,迁入四川11793人次,并向四川邮寄车管业务牌证5000余件。

  线上线下设专区

  前4个月办件总量达76万件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我们高度重视‘川渝通办’工作。”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7月,两省市政府办公厅签订《关于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负责日常工作专班。今年4月,又联合印发了《政务服务“川渝通办”工作规程》,明确联席会议办公室、市县以上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和“川渝通办”专窗三级责任。

  同时,为着力提升协同政务服务效能,两地共建线上服务专区,打通川渝两地用户跨省身份认证体系,实现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两地县级以上政务服务大厅均开设“川渝通办”专窗,制定工作人员联络清单,提供“收件、受理、转送、办理、发件”一站式服务,实现“一地受理、异地可办”。据统计,今年1月至4月,两地线上线下办件总量达76万件。

  此外,为优化服务质量,两地还建立起政务服务联合监管机制,实现两地“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互转、“一号”咨询和投诉,努力给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更好的体验。

  “通过‘川渝通办’事项推进,两地实现了同一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说,去年以来,两地遵循“应减尽减”原则,打通“渝快办”“天府通办”平台,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减少了办理环节、办理时间和申请材料,让两地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两地将总结“川渝通办”工作经验,按照国家要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以川渝两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为导向,突出川渝特色,加快推进更多“川渝通办”事项落地见效,加强政务数据共享互联,推进电子证照跨地区互认,着力共同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