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重庆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抗战时期到三线建设,全国有一大批企业搬迁至重庆,为重庆积淀下丰厚的制造业基础。这些企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为重庆数字经济及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6月7日,在渝举办的首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谭建荣看来,就整体水平而言,中国尚处在工业化中期。尽管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但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仍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迈入工业化高级阶段还需要较长时间。
在迈入工业化高级阶段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必须要以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来实现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谭建荣认为,重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把传统制造企业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起来,提升制造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重庆素有制造业优势,而目前正在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为包括工业软件在内的数字产业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重庆完全有能力凭借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市场需求,来打造成为西部软件产业高地,甚至成为中国软件研发和应用的高地。”谭建荣说。
发展数字经济,培育软件产业,重庆该怎么做?
谭建荣以装备制造业举例,建议重庆培育形成工业软件从市场需求、框架设计到软件开发和应用的闭环。在大数据产业方面,重庆需要建设以工业大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中心,整合行业、企业、市场、客户、生产制造等各个方面的数据,通过智能算法,来指导企业生产制造及市场开拓。在转型升级方面,他建议,企业要在创新、工艺提升、质量强化、服务延伸和市场拓展等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数字经济,短板在人才。谭建荣认为,专科培养导致人才技能单一,而数字经济讲究的是跨界融合,需要的是“通才”。他建议重庆高校应该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