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成功终有日,满天晴雪映梅花”沙坪坝区部分革命文物简介沙坪坝区让革命文物焕发新生机渝中区体育事业发展硕果累累
第00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上一版 下一版 
“革命成功终有日,满天晴雪映梅花”
沙坪坝区部分革命文物简介
沙坪坝区让革命文物焕发新生机
渝中区体育事业发展硕果累累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革命文物寻初心 红色基因永传承⑨

沙坪坝区部分革命文物简介

  白公馆看守所旧址

  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以下简称“军统局”)将其改设为重庆临时看守所。抗战胜利后,白公馆作为特别看守所关押周佛海等大汉奸。1946年底,渣滓洞看守所关闭,关押人员全部迁回白公馆,直属由军统局改组后的保密局管理。1949年11月27日,特务对在押者实行集体屠杀,近30人遇难。1人在刑场身中数枪未死,侥幸逃生;19人在看守帮助下越狱脱险。

  白公馆看守所旧址作为“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的一部分,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日,修缮后的白公馆看守所旧址已对公众重新开放。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

  旧址位于沙坪坝区西永街道,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此设立乡间办事处,时任三厅厅长的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寓居于此。郭沫若在此完成了《屈原》《虎符》《高渐离》《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的创作。

  2005年,沙坪坝区开展对这处旧址的抢救性修复工作,同年9月免费对外开放。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重庆冯玉祥旧居

  重庆冯玉祥旧居位于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白鹤村,为清晚期普通巴渝民居,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铺面,是由前一坝、内三个天井组成的三套四合院式建筑群。1939至1946年,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将军一直在此工作生活。

  2003年开展抢救性修复工作,同年12月免费对外开放。旧居现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重庆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重庆市对台交流基地、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