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启动科研人员“减负行动2.0”预计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者将达290万人重庆工商大学 奏响课程思政育人“大合唱”
第004版:重报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启动科研人员“减负行动2.0”
预计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者将达290万人
重庆工商大学 奏响课程思政育人“大合唱”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顶层设计 打磨特色课程 培育优秀师资
重庆工商大学 奏响课程思政育人“大合唱”

    “重庆工商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揭牌

  3月29日,重庆工商大学召开了学校2021年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与工作推进会。此次会议既是以系统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重要部署,也是学校两年来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展示。“重庆工商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也于当日正式揭牌。

  近年来,重庆工商大学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通过召开一次课程思政专题推进会、立项一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征集一批课程思政精彩案例、组织一系列课程思政培训、开展一系列立德垂范示范课,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形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高屋建瓴

  绘制学校课程思政“施工图”

  “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核心要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李志雄表示,要优化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途径,切实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保障,推进学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重庆工商大学把加强系统的顶层设计作为统筹规划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一步,下大力气抓实抓好。据了解,重庆工商大学认真贯彻中央、教育部和重庆市关于课程思政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坚持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相统一、坚持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相统一,制定出台《重庆工商大学课程思政推进实施方案》等有针对性的指导文件,为课程思政建设绘好了“路线图”、确定了“任务书”。

  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是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重庆工商大学立足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围绕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载体、课程思政形式等方面下功夫,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三个关键点,不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和教务部门牵头抓、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同时加强课程思政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保障。重庆工商大学正在探索把学院、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及成效与学院年终考核、系部考核、教师业绩考核、职称晋升等相结合,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形成更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长效机制。

  同频共振

  让每个课堂都飘出“思政味”

  时光回到去年3月,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化“疫”为机,打造课程思政“金课”。结合国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要求,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境下缓解企业资金链压力的融资问题开展网络专题研讨,通过创新型学习范式积极主动地将专业智慧融入国家抗疫复产的大局之中的《“一体两翼三结合六协同”课程思政融合模式应用创新案例——基于重庆工商大学“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实践》,这一课程案例被评为重庆市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优秀示范案例,并入选《重庆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优秀案例集》,是重庆市经管类专业课程唯一入选的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基础会计学》课程思政微课《会计监督: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评为重庆市第六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财务管理案例》《基础会计学》分别评为教育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

  在重庆工商大学,各个学院结合时事热点与学情实际,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显性和隐性的思政教育基因,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和科学精神等要素,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起来,让所有课程都有醇厚的“思政味”。

  经济学院构建了《“一带一路”专题》等特色经济学核心课程群;公共管理学院探索打造“双师双行”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把“课前思政5分钟”、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实践志愿服务等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艺术学院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实现一、二课堂的教育内容无缝对接,思政理论有效落地……

  截至目前,学校立项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8门、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专项立项5项,学校组织课程思政精彩案例评选共收到206个案例参评,其中66个案例评选为课程思政精彩案例,并汇编《重庆工商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选编(一)》。

  “课程思政不应是个别课程的‘独角戏’,而应是所有课程的‘大合唱’。学校将持续深化育人和质量内涵,深入推动课程思政与办学优势特色相互融合,推进系统化、集成化、协同化的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孙芳城强调。

  知行合一

  各学科教师勇挑“育人担”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教师。数学教学部副主任闻道君老师在《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积极挖掘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应用创新、科学探索、励志爱国内容的教学设计……实现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润物无声,深受学生喜爱,多次获得“教学标兵”“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如何才能涌现出众多德高身正、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课程思政教师?学校多维度、多层次地构建了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立体化培养体系。学校多年来持续开展“立德垂范”新老教师结对子等活动,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聚焦教师队伍课程思政意识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党性教育、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培养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为培养教师成为精通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能手,重庆工商大学构建了覆盖校院两级的课程思政培训体系,创新地以教师午餐会、支部活动、线上培训、交流分享和技能培训等方式,组织开展面向全校教师课程思政专项培训,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系列培训,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堂设计、思政教学资源转化等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工商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已成为重庆市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这为学校该项工作再上台阶搭好了更大、更高平台。

  宣源 陈明鑫 图片由重庆工商大学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