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通过《新三峡》和《百年三峡》的播出,让世界看到一个更美的新三峡,真实的新三峡,发展的新三峡。”5月26日,大型3D纪录电影《百年三峡》、纪录片《新三峡》总导演杨书华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表述影片的创作意图。
杨书华是重庆奉节人,从1992年开始用镜头记录三峡,至今已近30年,是三峡工程的见证者、亲历者。
那么,《百年三峡》和《新三峡》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拍摄的?
杨书华说,2011年,由原国务院三峡办、重庆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央新影集团联合摄制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中国三峡》,作为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在中央电视台7个频道陆续播出后,好评如潮。
该片不但获得了中国电影最高奖项华表奖,还被推荐到50多个国家播出。
为配合国家对三峡工程进行整体竣工验收,全景式反映三峡工程运行状态、综合效益、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新成就、新变化、新发展,大型纪录片《新三峡》和3D纪录电影《百年三峡》开始筹备拍摄。该项目总导演仍由《中国三峡》总导演杨书华担纲,被列为国家重点影像工程。
“在故事中体味发展与变化,在求证中感受科学与辉煌。这是《新三峡》和《百年三峡》的价值取向。”杨书华说,为了拍好这两部影片,创作团队花了近十年时间进行精心策划、调研、创作和打磨,多次深入三峡库区主要区县,将镜头对准三峡工程背后那些大写的“人”。
其中,纪录片《新三峡》分别从坝、水、山、人、景、城、梦七个方面,全景式反映三峡工程运行状态、综合效益、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新成就、新变化、新发展。3D纪录电影《百年三峡》则以国际化的风格和立体影像效果来展示新三峡的“新、变、美”,通过这样的形式,让三峡工程这项人类水利史上最辉煌的成就留存于历史,传承于未来。
杨书华说,记录三峡的近30年光阴,让他亲身见证了三峡工程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亲眼目睹了三峡库区百万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付出,亲身感受了三峡工程给库区区县带来的新变化。
“现在的三峡变得太美、太好,太让人向往了。”杨书华说,希望这影片的播出,能唤起更多人对新三峡的关注、向往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