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这个主平台坚持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要把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作为主抓手要把优化创新生态作为主任务
第008版:思想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让创新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这个主平台
坚持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
要把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作为主抓手
要把优化创新生态作为主任务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把优化创新生态作为主任务

张超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加快构建科技创新生态,高品质营造创新环境。加快构建创新平台优、创新联盟强、创新政策好、金融支撑足、创新人才多的一体化创新生态体系,对于提升重庆创新发展动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科技创新,要把优化创新生态作为主任务,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打造多层次创新平台。高端的创新平台才能吸引优质的创新资源,要围绕建设“创业者的城”,精细化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两大创新平台,大力引进国内顶尖科研院校、国际知名科研团队,全力建设国家级科学研究基地。要围绕高校、科研机构集聚区,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创新生态圈,加快引进一批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吸引创新人才、创新团队、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形成创新创业生态群落。要加强成渝创新平台合作,探索成渝地区打造科研仪器、人才、金融等“线上+线下”科技资源对接平台,促进区域创新人才、项目、成果、资金等资源有序流动,增强区域科技创新活力。

  创建高水平创新联盟。全球创新集成化、复杂化水平不断提高,创新主体协同深度决定了创新高度,要加快打破企业、科研机构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机融合,携手打造科技创新联盟,提升协同创新水平。通过发挥企业市场灵敏、科研院所创新实力强、政府资源配置水平高优势,构建企业提需求、科研机构搞研究、政府配置资源的新机制、新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创新利益共同体,增强创新发展动力。要建立科技创新奖励制度,不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激发创新发展潜力、提高创新效率,提升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加大创新政策支持。财税政策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要加大高校科研院所创新的财政支持,强化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及项目研究经费倾斜,深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及基础性领域研究,进一步强化创新对经济发展引领作用。同时,建立创新产品政府优先采购机制,强化新产品市场开发政策支持,增强创新发展新动能。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开展科技人才居住、签证、职称认定等改革,继续完善科技成果参与分红、入股等体制机制,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潜力。要加快科研资助模式改革,探索将科研项目分阶段资助转为事前一次性补助,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增强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跨部门联合执法,加大对知识产权违法案件查处、惩罚力度。强化创新宣传,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塑造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城市创新文化,形成善待失败、宽容失败的社会创新氛围。

  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环境。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要围绕打造“科学家的家”,营造宜业、宜居、宜学的国际化人才发展氛围。完善国际人才引进制度,健全国际人才政策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比照深圳等沿海城市,提高引进人才补助标准,增强高端人才吸引力。支持科技人才设立专家工作室,探索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加强高端人才项目研究支持,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创新工作环境。营造优越的生活环境,建立高端人才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加大中高端科技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帮扶力度,打造一批专家社区、高端人才小区,强化优质教育、医疗、商业、娱乐等综合配套设施,让创新人才安居乐业。打造一流学研氛围,探索举办西部科学家大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集团每年定期举办一批国际性科技学术交流会、论坛、沙龙,鼓励建立各类专业学术交流学会,为科技人才学术交流、职业提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作者单位: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