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会中释放重庆品牌价值匠心抓“细管” 让城市更美好奇葩招聘“瞭望者”抓拍高空抛物的民生关切垃圾分类重在落到实处教育内卷伤人伤己“挂一次号看三天病”是个好主意
第007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在展会中释放重庆品牌价值
匠心抓“细管” 让城市更美好
奇葩招聘
“瞭望者”抓拍高空抛物的民生关切
垃圾分类重在落到实处
教育内卷伤人伤己
“挂一次号看三天病”是个好主意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评论大赛

教育内卷伤人伤己

张思雨

  随着《小舍得》的热播,教育内卷的话题度也越来越高。小学奥数、竞赛班、培训机构、升学压力……这些已成为父母和孩子绕不开的关键词。我们在感叹和吐槽田雨岚极端式教育方式,却无法阻止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田雨岚式的父母,即便是标榜自由开明的新一代年轻人升级为父母后,也很难保证他们不会成为下一个南俪。

  《小舍得》中夏君山关于当前教育现状的一段话引人深思——“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演出,突然一个观众站起来了,其他观众为了能看到演出,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从坐着看戏,变成站着看了,有人站上椅子了,有人把梯子架起来,付出那么高的成本,就只能看到跟原来一样的甚至更差的体验。”这或许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心声,那些深陷内卷来不及喘息的父母,又何尝不知道内卷会使教育变味儿呢?

  诚然,教育需要竞争,但绝不是内卷。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持续的内卷或许让人们淡忘了分数不是教育的目的,成长才是。良性的竞争往往能为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让受教育者的成长体验更加真切。但内卷是一种极端的竞争,它或许适用于一些以量化考核为导向的领域,但在以塑造人为己任的教育领域,是绝对容不下这种量化数据至上的极端行为,否则教育就失去了初心。

  然而,教育的初心就如同电视剧中呈现的那样,一再被升学压力、就业压力逼到墙角。像子悠那样被父母用繁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或许能保持分数上的优势,但从成长角度来看,必然会缺失很多。因为他们错过了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最佳时期,即使未来拥有了父母期待的高学历、高薪资,也会为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而迷茫。甚至,很多孩子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当然,教育内卷引发的还有父母的焦虑,他们担心一代人不如一代人,并把焦虑传导给孩子。

  教育内卷的背后,是量化的考核标准让家长和孩子们一味地追求漂亮的分数,是硬性的行业门槛让教育者不得不将培养目标硬化。要想停止教育内卷,就必须要采取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举措,将升学的考核形式和考查内容制定得更加多元化,让就业市场的选拔弹性更大一些,为有能力者提供更多展示的方式和机会。

  (作者系吉林大学学生)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