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丁光清家堂屋靠窗的小桌,就被改造成了一个“工位”。他拿起待加工的元件,熟练地开动电动螺丝刀“呜呜”拧紧螺丝,加入伸缩杆、合上盖片,一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个半成品装配。
丁光清腿脚有残疾。在耳机装配技术过关后,就业基地会定期派人送元件、收半成品。“装配一个头戴式耳机有2毛钱,我抽空做做,一个月也有将近2000元。”丁光清说,这份工作让他有了自食其力的底气。
目前,石壕镇已有50余名村民在就业基地务工,其中有16人是脱贫户,占就业者的1/3。村干部周生全介绍,以前村里产业空虚,70%的收入来源于村民外出务工,余下的留守妇女和老人缺乏就业门路,而就业基地正好为这类群体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就业基地将带动更多人致富
在远离沿海的深山,加工耳机是否划算?
刘汉琴告诉记者,沿海流水线上的工人装配效率更高,但人工费用也较石壕高20%以上,而且还面临招工难。在石壕,随着就业基地口碑的树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此务工。
“最初,我们担心快递运输成本会过高。”刘汉琴表示,经过不断摸索和政府协调,快递费用降低了50%,运输成本基本可以和沿海用工成本抵消。
最近,伟诚音响的其他几名合伙人也来綦江考察,准备今年内新增6条生产线,增加3台新设备,加工蓝牙耳机等技术要求更高、利润率也更高的耳机产品。预计将新增100余个工作岗位,除石壕本镇外,还将辐射区内及贵州省桐梓县的部分乡镇,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