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墙房成网红“打卡地”武隆 青峰村个个村民都分红为了孩子出路坚守42年巫山 下庄村有了主题邮局梁平 “三清菜乡”生产设施升级改造龙窑带动文创产业让千年夏布回归生活江津 “五一”来采晚熟柑橘合川 “双槐红”带花采果好品质
第010版:乡村振兴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土墙房成网红“打卡地”
武隆 青峰村个个村民都分红
为了孩子出路坚守42年
巫山 下庄村有了主题邮局
梁平 “三清菜乡”生产设施升级
改造龙窑带动文创产业
让千年夏布回归生活
江津 “五一”来采晚熟柑橘
合川 “双槐红”带花采果好品质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候选案例⑦
沙坪坝区三河村:
改造龙窑带动文创产业

本报记者 罗芸

    三河村的村民在“缙泉烧”务工。记者 罗芸 摄/视觉重庆

  4月29日,阳光下的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红砖、黄墙筑成的“远山有窑”,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喝茶、做陶器。

  “‘远山有窑’是村里第一个文化项目,它让我们发现艺术可以与农业、旅游业结合,成为一条新的乡村振兴之路。”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强介绍,通过文化创意与已有产业相结合,全村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不足1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5880元。

  三河村曾是沙坪坝的区级贫困村。在村里任职17年的村支部书记邱世明告诉记者,他刚上任时,全村只有一条为煤矿运煤而修建的泥结石路,村里没有产业,村民纷纷外出务工,不少地方茅草齐人深,房屋因年久失修而垮塌。

  2015年,重庆大学田琦教授发现三河还保存着烧制日常用陶器的龙窑,后将这里改造成了集手工制作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公共文化娱乐平台,吸引了不少大学城的学生。

  2019年,三河村被列为全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村,街道和村里请来艺术家改造村容村貌,让大家体验到艺术“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八社罗文淑家的土墙猪圈,经艺术家设计后,黄色的土墙房被加固,加上粗粝的条石,种上翠竹,摇身一变为“猪圈书屋”,成为大学城年轻人最热衷的“打卡点”。

  从事艺术瓷生产的陈勇想盘下山上一处闲置的农房作生产车间,这给了街道和三河村灵感:还可以利用空置的农房,发展与艺术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

  为此,三河通过“三变改革”,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台为载体对外招商、宣传,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目前,已有14家文化创意类企业集聚到村里,发展绘画、陶瓷、蜡染、刺绣、根雕等。

  4月29日,陈勇和孙海瑞合伙在三河村九社成立的“缙泉烧”,正在为开张作准备。在陶瓷车间,几名工人正在制泥,艺术家则细心地绘制泥坯。“我们不仅准备销售瓷器,还准备腾出一部分空间作为体验区,让游客来体验传统技艺之美。”孙海瑞介绍,“缙泉烧”雇用了村里的十来名工人,作为烧制瓷器和体验区的服务人员,为大家提供就地务工的机会。

  在发展文旅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村里的第一产业也在悄然蝶变。山脚的三河茶舍老板刘兰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来的游客逐渐增多,她也发展起20多亩草莓采摘、垂钓等休闲农业,配套的茶舍还可供大家休闲喝茶、吃饭,生意链条越来越长,收入增加不少。

  八社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村民游帮兰,准备开一家充满艺术氛围的民宿,已经拿到了营业执照。她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三河变了样,年轻人都愿意回来了,以后会更红火!”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