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聂晶 赵迎昭 见习记者 刘一叶)走近巴渝宝贝,感受文化传奇。从2月26日开播,到4月21日圆满收官,重庆日报全媒体系列报道“巴渝宝贝晒出来”第一季精彩呈现了重庆13家博物馆的15件镇馆之宝,让网友通过报道感受到巴渝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巴渝宝贝晒出来”系列报道是重庆日报对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落实。该系列报道共15集,运用短视频、文图相结合的形式,立体、生动展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大足石刻博物馆、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重庆工业博物馆等重庆13家博物馆的15件镇馆之宝,揭秘宝贝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15件宝贝上至商周,下至近代,跨越3000年历史,包含青铜器、碑刻、石刻造像、书画、瓷器、雕塑等多种类别——青铜重器,追溯巴文化之魂;精美碑刻,见证三峡考古“世纪大抢救”;石刻瑰宝,缔造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丰碑;锁江铁柱,定格宋蒙(元)战争的刀光剑影;典雅瓷器,讲述长江文化的交流与迁徙。
可以说,这又是一次“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新探索,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说,通过此次系列报道,我们感受到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让古老文物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
“精美文物搭乘互联网快车,走进了千家万户,走向了青少年的视野,‘巴渝宝贝晒出来’系列报道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孔令远说。
该系列报道仅在新浪微博上的阅读量就近50万次,还被潇湘晨报、九派新闻、腾讯、优酷、知乎等网站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