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驶出幸福新生活一码通乘渝沪穗轨道交通北碚区民营经济服务平台上线渝北区二季度集中签约40个重大招商项目2021十大重庆科技创新年度人物评选正式启动想与更多人分享一片红叶的故事智能化让豆棒生产焕发新活力“巴渝宝贝晒出来”第一季全媒体报道收官保险业务机构地址变更公告
第009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慢火车”,驶出幸福新生活
一码通乘渝沪穗轨道交通
北碚区民营经济服务平台上线
渝北区二季度集中签约40个重大招商项目
2021十大重庆科技创新年度人物评选正式启动
想与更多人分享一片红叶的故事
智能化让豆棒生产焕发新活力
“巴渝宝贝晒出来”第一季全媒体报道收官
保险业务机构地址变更公告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火车”,驶出幸福新生活

本报记者 杨铌紫

    去县城卖菜的菜农,在列车上迎来了今天的第一单生意。  

    背着蔬菜的菜农陆续上车,他们搭乘火车去县城售卖。

    5629/5630次列车是目前川黔线唯一的客运火车,也是全国81对公益性“慢火车”之一。

    本组图片由记者何赛格摄/视觉重庆

  在重庆与遵义之间,5629/5630次绿皮火车穿梭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有的“慢”节奏为沿线的群众提供便利,至今在百姓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月22日中午12时,由遵义开往重庆的5630次列车从遵义站徐徐开出。

  火车上,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对这辆火车,老人们深有感触。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綦江读高中的时候就坐的这条线。”住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的王华明说,虽然这趟车很慢,时间有点长,但是价格便宜,去贵阳、重庆都喜欢坐这趟车。

  在车厢里,大家有说有笑,聊着家长里短。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列车员陈红忙着帮乘客搬东西,如同一家人。“我在这趟车上已经跑了24年,对那些做生意的、背菜的人很熟悉,都是老面孔,帮他们扶一把,大家感情很好。”

  “这条线基本每个小站都停,旅客年龄都比较大,大多数是卖东西的、走亲戚的。”列车长王春告诉记者,5629/5630次列车是目前川黔线唯一的客运火车,也是全国81对公益性“慢火车”之一。沿途经停24个车站,全程运行312公里,开行时间10小时左右,票价23.5元,最低票价仅2元,是沿线山区村民出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1997年之后,这趟车就从未涨过价,对于小站上车的旅客,还可以先上车再买票,而在有的区间,列车上座率不足百分之二十。王春说,沿线有好几个小站都位于渝黔交界的深山里,公路只修到山下,动车又不在附近停靠,“慢火车”是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

  一路走走停停,背着蔬菜的菜农陆续上车,他们搭乘火车去县城售卖。与此同时,与它对开的5629次列车从重庆出发返回遵义,菜农们又可以在傍晚搭载它回家。出行,回家,“慢火车”就如同行走在大山里的“公交车”,让山区的农民们倍感方便。

  记者在车厢内看到,车上专门有大件行李摆放处,方便放背篼以及大一点的行李。

  杨大姐背着她的农产品一进车厢,记者和乘客们都忍不住咳嗽起来,原来她的货物是贵州产的辣椒。

  15件辣椒总共600斤。杨大姐说,她在遵义做辣椒生意,最大的销路就在重庆,“马上‘五一’了,重庆火锅生意好,我们的辣椒也卖得好!”

  家住九龙坡的唐玉华今年53岁,背着大包小包在木竹河站上了车,她告诉记者,前一日特地乘坐5629次列车到贵州松坎镇进货,买了豌豆角、折耳根、春笋、鹅蛋、椿芽、枇杷、腊肉等农副产品。“我在黄桷坪附近的农贸市场摆摊,每逢赶场天都要过来拿货,这边的菜既新鲜又好吃。”唐大姐说,这条线路从开行之初她就在坐,现在每个月要往返9趟,单程票价只需13.5元,很划算。

  “谢谢你们哟,帮我把手机捡到了。”列车在桐梓站停靠时,站台上一位旅客握着列车长王春的手直道感谢。原来,前一日她从赶水站上车后把手机落在了车上,细心的乘务员捡到后第一时间联系上她并约定好当天在桐梓归还手机。

  去年防汛抗洪期间,因为暴雨,列车会临时停运,于是就有熟悉的乘客打电话向列车长询问是否开行,“我们也会提前跟他们讲运行时间,因此这趟车也被称为‘乡情列车’。”王春说。

  60岁的王大财是綦江人,因为女儿在贵州元田坝生活,平日里只要没事,他都会从老家背一背篼的菜和肉赶这趟车去看望女儿和外孙,“车票才6块,我时间又充裕,回到綦江下了车再坐十几分钟的公交就能到家,太方便了。”

  常年在贵州打工的王卫华今年51岁,老家在璧山,当天他在桐梓上了车,晚上到站后准备在重庆主城住一晚再乘第二天一早的客车回家看望父母,“以前也是坐这趟慢车回重庆,现在忙起来,已经有5年没有回去了。”王卫华说,路途上的时间是久了点,但对打工人来说,票价低是他们的首选。

  5629/5630次列车从1993年以来就一直在渝黔两地的大山深处一路穿行,服务于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随着高铁逐渐全面覆盖,绿皮火车在逐渐淘汰,但作为公益列车,作为山区居民的“公家车”,5629和5630次慢火车被铁路部门保留了下来,它们还要继续在大山里慢行穿梭,在青山绿水之间串起沿线百姓的美好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