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秀山一中青年教师风采 |
 |
秀山一中艺术周文艺晚会 |
诞生于1925年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校(下称“秀山一中”)至今已走过近百年历程,这所百年老校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砥砺前行,谱写着一段又一段教育佳话。
在秀山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始终坚持“追求人品与学识同步卓越”的办学理念,秉承“勤以积学,正以修身”的校训,履行“立德树人、质量立校”的承诺,以红色文化、党建引领、课程改革等为抓手,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红色文化植沃土
党建引领育英才
清明节期间,秀山一中一行30人,来到官庄烈士陵园,开展“学党史,祭英烈”活动。学校团员、党员代表,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宣誓,接受洗礼……
像这样深刻、生动的教育学习活动,早已成为秀山一中的优良传统。
解放前,学校在艰难困苦中曲折衍进,岁月淬炼了一中教育人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解放后,秀山一中继续奋发图强,不断开启为党办学、为国育才的砥砺征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共南方局曾先后派遣4批共10余名地下党员,来到秀山开展革命工作。他们以教师为公开职业,以秀山一中为活动基地,开展地下工作,《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革命志士邓照明、刘兆丰、谢若英等,均在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红色基因播下红色种子,红色种子孕育革命精神。先辈们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的精神至今仍指引着一中教育人前进的方向。
“红色文化蕴涵了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对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秀山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杨昌斌表示。
扎根秀山县这片红色热土,继承学校光辉的红色历史,秀山一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红色文化,开展激情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加强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切实推进为国育才,立德树人。
走进秀山一中,师生由内而外散发的行动自觉让人不禁称赞:清晨激情跑操气势雄浑,跑出一中学子的精气神;励志诵读、励志讲座等,体现一中学子的文化底蕴;餐桌文化、内务整理,秀出一中学子的好习惯;文明班级评选、“感恩遇见”朗读者活动等,亮出一中学子的靓丽风采……
走过近百年办学历程,秀山一中以红色文化、光辉党史为引领的育人思想,如一束光,不仅照亮了学生,也照亮了教师。
2020年寒假,“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期间,秀山一中党员先锋教师们无惧路途遥远,翻山越岭来到每个高三学生家中了解学生学习、防疫情况,在寒冷的冬日汗湿了衣背,为学生和家长送去一份安心。
严峻疫情与山川峻岭都不能阻挡的,是老师们肩上的责任,育人的初心。
秀山一中明确职责使命、强化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主业意识,强化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体责任,推动党的建设与师资建设、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的深度结合,有效实现学校党建与学校发展相互融通、相互促进。
学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党课开讲啦”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的理论学习,让党的先进理论成为教职员工的指路明灯。
学校党支部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推动党建与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骨干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中开展党史教育;让全体党员教师走进西南服务团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熏陶学习。
“学校开展党建工作,不能止步于理论的学习,而是要通过学思践悟,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实践,落实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杨昌斌强调。
近年来,学校党组织立足办学实际,搭建宣传橱窗、党建工作专报等多种平台载体,常态化开展中心组教研活动,定期举办“三环节高效课堂”教学大赛,让教职工在教育实践和活动任务中发挥才能、提升能力,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促进作用。
深化课改提素养
开门办学促发展
近年来,秀山一中一次次打破“唯生源论”,创造“低进优出”的好成绩。办学口碑连年攀升的背后,是学校红色文化沁润下,不忘初心、锐意改革、扎实办学的实在作为。
在秀山一中看来,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不仅教会学生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核心素养。
4月初,秀山一中党总支委员、团委书记庄琳瑜老师以《红船精神 代代相传》为主题,为全校各班团支部书记带来一堂精彩的“青春心向党”主题团课,激励全校青年学生在新时代进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担当作为。
学校将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开放“青春心向党”主题团课、军训“开学第一课”、文艺活动等多个平台,切实做好红色课程育人。
另一方面,在学校“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发展思路引领下,学校聚焦新课改,构建“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学、讲、练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学和问题导学,教师讲授重点、点拨难点,进行课堂达标训练,学生合作探究,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
伴随着秀山一中“三环三型”卓越课堂模式的不断深入,其课堂价值不断凸显出来。通过问题导学和合作探究,课堂互动不再是少数学生的“独角戏”,每一个学力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恰如其分的学习支点,获得相应的成长。
数据显示,2020年高考中,学校在生源较差的情况下实现了上线率99.9%,创造了建校以来首次突破重本上线百人大关的历史最好成绩,书写了“一般生源”创“一流质量”的教育佳话。
2020年,学校教师在重庆市第十六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大赛,秀山县2020年高中数学、物理、化学优质课大赛,重庆市第九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渝东八校同课异构赛课活动等竞赛评比活动中斩获多个一等奖。
在不断激发学校团队内生动力提升质量的同时,秀山一中也开放怀抱,巧借他山之石。
今年3月,学校重庆巴蜀中学签订“巴蜀云校双师+课程班”项目合作协议,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巴蜀云校双师+课程班项目”以5G网络、高清直播设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支撑,采用“线上+线下”双师模式教学,通过教师、教材、评价、教研等12个维度的同步,让一中学子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优质资源。
潮平两岸阔,奋进正当时。扎根巴渝办学近百年来,秀山一中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文化建设日渐完备、课程改革稳步推进、队伍建设成果丰硕、特色发展道路清晰。迎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代浪潮,秀山一中必将在立德树人之路上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启党建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谭茭 覃燕 图片由秀山一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