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水驿铜罐驿:浸于慢时光,孕育新生活“梨树姓名墙”让文明乡风润人心
第013版:乡村振兴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千年水驿铜罐驿:浸于慢时光,孕育新生活
“梨树姓名墙”让文明乡风润人心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3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梨树姓名墙”让文明乡风润人心

本报记者 王亚同

    五和村的梨树浮雕姓名墙上写满了村民的名字。记者 王亚同 摄\视觉重庆

  万盛经开区万东镇五和村乡情陈列室里,有一面写满村民姓名的梨树浮雕墙,全村人的名字按照家庭关系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墙面,当地人把它叫做全村“大家谱”。

  “一棵大梨树呀,枝桠落枝桠哟;一个树枝聚一组,一条枝桠一家人”……3月26日,重庆日报记者在五和村采访时了解到,这面“梨树姓名墙”是当地通过精细化乡村治理聚人心增共识一个生动缩影,让每一个村民切身感受到五和村善治、巧治带来的可喜变化。

  党员“头脑风暴” 决定人人上墙留名

  五和村位于万盛城区西北部,距城区只有6公里。初春时节,这里的2000余亩梨花、李花开满了沟沟坎坎,游人行走在乡间便道上安闲又惬意。

  在对外开放的乡情陈列室一楼,一面梨树浮雕造型墙吸引了游客目光。“绿叶的名字是男的,花朵上应该是女的,这些人都是谁?”游客韩女士和随行的几位同伴十分好奇。

  “这是我们的姓名墙,上面是全村1669位村民的名字。”五和村党支部书记周冬勤回答道。“这简直是五和村的大家谱嘛,你们太细心了。”游客们纷纷表示惊叹。

  “建设这面家谱一般的全村姓名墙,源于村里筹建乡情陈列室时遇到的难题。”周冬勤介绍,两年前,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村里准备以“事业和顺、生态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乐、乡村和谐”的五和文化为主题,建设乡情陈列馆。没想到,村党员干部在向村民征集资料时,遇到了种种问题:要么村民联系不上,要么推脱事情忙顾不过来,要么不愿牵头等等。

  “这件事暴露出全村没有向心力,凝聚力不够,发展共识不足。”直面问题,五和村党总支召集全体党员进行“头脑风暴”——如何让村民都来关心陈列馆布展,让大家认识到这件事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经过热烈讨论,大家形成共识,就是要把每个村民都“摆进去”加以展示。最终,大家决定在陈列室特意空出位置,建起这面“梨树姓名墙”。

  创造归属感 村民关系更和谐

  这个别出心裁的创意,在村里引发了神奇的化学反应。“不是随意胡乱排,而是以村组、家庭关系按枝桠为序,不管在乡离土、男女老幼一个不落都在大梨树上。”在外经商10多年的村民张家龙告诉记者,村里给予的这份认同,让自己感到前所未有的归宿感。“这就是根系梨树、家在五和的体现,听说即使村民去世了,名字也会留在上面,我很自豪生于五和!”

  前不久,张家龙回村将家中的老房子整修一新,准备依托村里果园观光尝试办农家乐,“如果可以,以后准备回村里养老了”。

  与他一样想法的村民还有很多,从村里走出去在外经商、务工、读书的,更加在意家谱这面姓名墙。“它让人始终记得自己是村里的一员,会时刻关注家乡发展,并尽最大努力回报家乡、回馈乡梓。”不少村民表示。

  同根同源的梨树“大家谱”,关系有远也有近,让枝桠相连的村民关系更和谐。以往的鸡毛蒜皮,大家再也提不起兴趣。真正起了矛盾纠纷,往村里的“和事堂”一坐,有威信、正义感强的本村“和事佬”出面来调解,找来乡里乡亲来评理,不论是闹别扭,还是家庭纠纷,最后都能得到化解。

  如今,乡情陈列室里的姓名墙“大家谱”成了村民极为看重的地方。村里新出生了10多个娃娃,还没满月父母就迫不及待来报名……现在,这面墙几乎快被填满了。

  “五和”善治加巧治 点滴改变暖乡邻

  梨树姓名墙、全村“大家谱”,只是五和村乡村治理精细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五和村以种植黄花梨为突破,发展起水果、蔬菜、水产等产业,并延伸到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同时,当地还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五和文化,引导村民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将自治、法治、德治融入规约,设立村民“和事堂”,深入推进乡村治理。

  “以和为贵,唯德立人。倡和乐和睦,重和顺和美;树时代风尚,建和谐乡村。村规民约,人人谨守;良俗淳风,户户遵循。和事堂常议公事,和事佬情暖乡邻……”这是立于村口石碑上《五和赋》中的语句,也是五和乡村善治、巧治的精炼总结。

  以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在村里盛行,很多村民不得不“随波逐流”。作为五和村“和事佬”队伍的一员霍兴维,和村党员干部们一起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共倡勤俭节约,让大操大办之风绝了迹。同时,该村成立“五和”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积极发挥村民议事、协商、监督等作用,以自治化解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

  此外,五和村还积极开展谈家训立家规、讲家庭发展历史、晒家庭幸福生活等活动,评选“五和好人”“最美家庭”“和谐院坝”,以示范带动乡风文明。如今,村里崇德向善、聚力发展的氛围愈发浓厚。

  行走在整洁的村道上,看阡陌间的点点村居,于啾啾鸟鸣中嗅淡雅花香,感受文明乡风润泽人心,景色宜人的五和令人沉醉。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