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市10位“最美社会工作者”事迹简介 扫一扫 就看到 |
近日,九龙坡区71岁的邹阿姨报名跟团去贵州旅游了一趟。这也是她71年来第一次走出重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工作者万文的帮助。
30岁的万文是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中心主任。10年前,在重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刚刚起步、未来发展还不明确的情况下,她成了重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9年,万文所在的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九龙坡一社区的110户困难家庭开展社会救助服务。邹阿姨是其中极为特殊的一位:老伴儿早年去世,她和瘫痪在床的儿子、先天智力残疾无法自理的女儿生活在一起。巨大的生活压力让她逐渐封闭自己,甚至亲生妹妹都多年不曾往来。
“第一次和她交谈的时候,她哭着向我提了一个很小的要求:给她瘫痪的儿子找一个理发师,因为她没有办法带儿子出去理发。这也让我意识到,对困难家庭来说,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也会成为压垮他们心理的一座大山。”作为一名社会救助社工,万文决定竭尽所能帮助邹阿姨逐步释放负面情绪,走向健康幸福生活。
搜索手中的资源,万文链接到志愿者主动上门,为邹阿姨解决了理发难题,老人不再为儿子理发而整日发愁。为了保证服务的持续性,万文与志愿者协商,定期为她家提供上门理发服务。
理发问题的解决让万文得到了邹阿姨的信任,也让社工这个职业走进了邹阿姨的内心。她开始参与到万文组织的情绪管理和病友支持小组活动中。
“我多年照顾两个娃儿,在小组活动中,我发现自己在照顾病人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邹阿姨告诉记者,每一次分享,自己的信心都增加几分,也越来越乐意和他人交流。
就在邹阿姨快要恢复快乐生活的时候,她又遇到了新的难题。2020年3月,邹阿姨被诊断出肝囊肿,急需住院治疗,无法继续照顾子女。
为稳定邹阿姨的情绪,万文首先帮她分析指出,主动治疗是当务之急,“住院和后续子女照料我们专业社工有资源、有办法”。
在征得邹阿姨同意后,万文主动联系到邹阿姨多年未曾谋面的亲妹妹到医院照料她,又把邹阿姨的儿子和女儿送到了福利机构,减轻了邹阿姨的思想负担。
“之前社区告诉我有政策可以把娃儿送到福利机构去,但我心里一直觉得把他们送走就是遗弃他们。是小万一直开导我说,只有我身体健康,对生活有希望,我们这个家才有希望。两年了,她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我相信她。”现在,邹阿姨已经恢复了健康,时常去福利机构看望子女,还和妹妹住在了一起,过得很快乐。
目前,万文仍将邹阿姨一家作为案例持续追踪。她认为,每个救助对象都有权利追求幸福,自己希望让他们都能拥有鲜活精彩的人生。
秉持着这一理念,从事社会工作服务近10年来,万文带领团队开展社工项目200余个,服务困难群体30万余人次,参与孵化社工机构13家,为全市21个村社提供了专业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