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庆出台《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较快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良好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良好。2020年,在生物药领域,全市有10余个生物药物处入临床阶段;在化学药领域,累计约50个产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在医疗器械领域,2020年1-7月,我市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数达到122个,其中17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超过往年全年水平。与此同时,我市还落地、开工、投用了一批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项目。
产值规模偏小 结构需要优化
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对标国际、国内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庆生物医药产业的短板仍较明显,产业结构需更加优化,创新支撑也有待加强。
2019年,重庆医药产业产值规模只有600多亿元,较江苏等发达地区差距明显。除了规模小,子行业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如,化学药制剂占比仅为总产值的约1/4,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生物药、医疗器械等产业占比也只有约10%。
又如,具备市场优势的大品种数量稀少。目前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仅有1个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仅约50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严重制约集采参与程度,无法参与阿莫西林等超大市场品种竞争。
高端人才匮乏 资本活跃度不高
在创新方面,总体上看,重庆生物医药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投入较少、研发实力不强;人才资源也比较匮乏,缺乏院士等高端人才;资本活跃度不高,缺乏生物医药产业专项的政策性投资基金,融资额低。
“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还需继续发力。”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补齐平台短板、强化产业链条、增加优质品种、提升制造能力”为抓手,以创新平台为载体,打造纵向产业链(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到底、横向创新资源(人才、资本、平台、政策)到边的医药产业发展新生态,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从需求拉动、仿制为主向创新驱动、仿创结合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