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对待老人的态度,体现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近日,两则关于老人的建言再度冲上热搜。一是“鼓励支持城市离退休人员告老还乡”,二是“允许退休父母随独生子女落户”。退休之后,“银发族”何去何从,是所有人的心之所系。
有尊严地老去,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整个社会的事。张泉灵曾经在《奇葩说》中分享过一段采访经历:她去敬老院时,发现老人们身上都有股特殊的味道,于是问老奶奶,“多久洗一次澡”。老人的回答让人心酸,“年纪大了,洗澡容易滑倒,一旦摔倒,儿女的下半辈子就麻烦了”。面对终将到来的“黄昏”,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这不仅事关我们的父母,也事关我们将变成什么样的银发人。
据统计,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54亿,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下大力气,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去年,重庆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对5000贫困户老年人实施了居家适老化改造。比如,渝中区的孟婆婆家里添置了四脚拐杖、洗澡轮椅等,生活比从前方便许多……“洗澡难”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从硬件到软件,从政策到服务,我们正在探索养老的更多可能性,也在汇聚养老的多方力量。
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安。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十余处涉及养老的内容,其中明确提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这是老年数字困境首次被写入报告,释放满满关怀,彰显浓浓暖意。弥合数字鸿沟,让“银发族”更好地享受数字化成果,已成为社会广泛共识。
每个人都会老去,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的未来。不断推进适老化改造,让养老变“享老”,持续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质,让他们感受到“稳稳的幸福”,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