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乡村优势资源与城市优质要素有机融合
第014版:春风暖巴渝 奋进新征程
上一版 下一版 
北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乡村优势资源与城市优质要素有机融合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3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柳荫镇探索城郊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乡村优势资源与城市优质要素有机融合

    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黄金香柳基地

    北碚区柳荫镇草莓基地

    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人工水渠

    北碚区柳荫镇杨家坝院落

  从主城中心城区的北环出发,只需30多分钟的车程就可到达一个“世外桃源”——北碚区柳荫镇。

  春日里的柳荫镇明通村,村民在忙着整治自己的居住环境。

  “人居环境整治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正在清扫刚改造好农房的明通村村民朱正文说,“我把这房屋利用起来,与旁边的‘闻柳观渠’一起,接待城里来的游客。要不了多久,我们这里就会变成一处乡村旅游小景区。”

  挖掘乡村资源集聚城市要素

  “把乡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出来,与城市的优质要素融合一体,发展优势特色乡村产业,这是我们探索成功的一条乡村振兴路径。”柳荫镇党委负责人说。

  3年前,北碚区委、区政府决定,由柳荫镇率先在全区进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的试点和示范。

  这试点从何入手?

  上个世纪70年代修建的灌溉水渠,全镇有14条,共43公里,这是承载乡愁的独特景观;东升村有500多亩的黄金香柳,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黄金香柳林;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搬到城镇居住后,农村有大量的闲置农房……这都是柳荫的优势资源。

  除资源独特外,区位也占据优势。如今,主城中心城区到柳荫镇只要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找出了自身的优势资源和区位优势后,镇党委提出,用这些优势资源,吸引城市的优质要素进来,发展现代农业与旅游相融合的特色乡村产业。

  两条乡村旅游线路“长藤结瓜”

  出柳荫场镇不远的西河村草铺子入口,高高的水渠下,“闻柳观渠”4个大字格外的显眼。

  “这是‘闻柳观渠’农旅融合精品路线,有4公里左右长。”柳荫镇宣传统战委员涂小彬说,这条旅游线上可体验采摘等农业活动。

  3公里长的“田园童画”精品路线,则是柳荫镇打造的第二条乡村旅游线。这条线将东升村500多亩的黄金香柳基地、400亩猕猴桃基地、500亩稻田等串联起来,吸引了四川美术学院等城市资源和要素进来,打造出了一条“农+旅+艺+学”融合发展之路。

  在一大片黄金香柳旁边,正修建游客接待中心。黄金香柳林里,修建了一条星空艺术步道。

  杨家坝院落,是东升村一个有37户农民居住的农家院,如今已被打造成“柳门”艺术院落。

  院落里闲置的猪圈屋、农房等,已被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改造成“柳豪农品”爱心超市、艺术凉亭、乡村美术馆等;在院落中间,利用空地,建起了“柳音”乡村舞台,可供小型演出。

  院落中间的王中琴家是两楼一底,她用这闲置的房屋改造的民宿“香柳”,有12个接待游客的房间。目前,这个院落里已有10户村民,在自己的农房里,开起了接待游客的餐饮和民宿。

  两条美丽乡村旅游线这根大藤上,已开始结出乡村旅游业、现代农业的大瓜。柳荫镇相关负责人说,在这两条线上,已建成“一锤定荫”、“稻香故园”、“柳门竹巷”、“望渠书屋”等20几个景点,还有一批正在打造的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园。

  城乡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

  挖掘乡村优势资源,集聚城市优质要素,已使柳荫镇在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上,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径。

  据介绍,近两三年中,柳荫镇已投入1.6亿余元,建起“四好农村路”85.36公里,投入520万元,建好入户便道53.67公里。

  在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上,已引进重庆新华集团、重庆懿林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城市资本落户柳荫,利用乡村的优势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

  在现代农业上,已建起大杨梅、蓝莓、脆桃、翠梨、冬枣、西瓜、香柳、红枫、园艺花卉、山桐子、猕猴桃等特色产业。而柳荫传统的稻田,也被打造成“稻香故园”稻田文化艺术展示区。城乡资源要素的融合,还促进了“智慧乡村”的建设。镇里以东升、明通为试点,初步实现了智慧管理,设立云端控制中心,建立村管理、防范、控制一体的安防保障体系,安装智慧灯杆,并开发“一部手机游柳荫”,开发“滴滴打牛”APP等观光旅游模式。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