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脱贫攻坚,让我骄傲一辈子”1998年3月5日 重庆举行系列活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发展第三产业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红岩革命故事展演”传递红岩精神摆手舞中跳出脱贫新生活走好金融服务“三步棋” 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第010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上一版 下一版 
“参与脱贫攻坚,让我骄傲一辈子”
1998年3月5日 重庆举行系列活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
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
发展第三产业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红岩革命故事展演”传递红岩精神
摆手舞中跳出脱贫新生活
走好金融服务“三步棋” 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3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敬重庆战贫英雄
黔江区金溪镇山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昶:
发展第三产业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本报记者 李珩

    三月三日,刘昶(左)到村民任淆章家中走访。(受访者供图)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的起点,下一步就是乡村振兴,要把环境整好,少生病,日子才会更好!”3月3日一大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黔江区金溪镇山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昶,来到一组村民任淆章家中摆起了龙门阵。

  “对头,把屋头收拾干净了,住起是舒服。”任淆章告诉刘昶,屋里屋外干净了,环境变好了,心情也更舒畅。

  2020年底,山坳村全村建卡贫困户80户、330人已全部脱贫,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刘昶付出了诸多努力。

  2017年9月,按照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安排,重医附二院选派刘昶来到山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山坳村地势险峻,土地贫瘠,想要以发展传统农业产业来实现整村脱贫难度极大。

  “既然不能靠传统农业来解决贫困问题,何不把希望放在第三产业上,把扶贫工作与医院护工需求联系起来。”于是,刘昶将在广东做专业护工的山坳村村民田维仙劝说回乡,在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驻金溪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创立“金溪护工”扶贫品牌,培训以妇女为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专业护工,再推荐她们到各大医院上岗就业。

  截至目前,已有373名村民完成了护工培训课程,稳定就业2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7人。在“金溪护工”品牌成立及运营过程中,重医附二院主动吸纳护工就业,并发动其医联体成员单位彭水、秀山县医院参与其中。目前,除中心城区及黔江区外,彭水、秀山县医院也有“金溪护工”就业,人均月收入可达4000元。

  不过,仅有“金溪护工”还不够,刘昶又动员山坳村退役军人刘廷荣返乡创业,成立“金溪被服”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医用被服、校服等产品。企业采取“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吸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现已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61人,残疾人15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公司产品还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扶贫产品认证,实现订单生产2000余万元。

  去年11月,刘昶又鼓励动员村民姚兴付利用当地现有资源,建立竹制品加工扶贫车间,生产竹签、棉签等竹制品,带领村民发展起又一致富产业。

  “只要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我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刘昶说,他将继续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打好品牌组合拳,让村民们就业有渠道、增收得实惠。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