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推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潜力后劲在“三农”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通过组织和金融促进农村产权有效
第017版:乡村振兴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推动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 潜力后劲在“三农”
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
通过组织和金融促进农村产权有效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2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大学高研院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潘家恩:
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推动力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人才振兴,对此,我们要从整体角度考虑,人才为什么没有振兴,或者人才外流的原因是什么?从客观上看,一是城乡差距,特别是经济上的差距带来机会上的不平衡;二是文化差异,城市和乡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青年人在文化价值上长期被城市文化塑造。

  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影响,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逆城市化,同时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新格局,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网络化办公或者灵活工作成为另一种可能,今天在城市和在农村,只要有WiFi的地方,工作差异缩小。对应着乡村多业态产生的巨大人才需求,使青年人能够将生活和工作在乡土空间实现双赢。

  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回流的机制,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整体支撑。第一方面是要建立城乡融合和多元化发展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和文化引导,转变人们对城市和乡村的观念,使回到农村和从事农业成为有尊严的工作,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为人才振兴营造宽松包容的社会环境。第二方面是要在从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到研究生教育的不同阶段中,融入更多劳动教育、自然教育、传统文化等,改变长期去乡土化的教育模式,与乡土社会建立基础衔接,使青年人回乡具备思想认同和生活技能。第三方面是需要有配套的政策和创新制度,逐步在适合的村社建立本土化的教育、医疗体系,能够享有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解决青年人回乡的后顾之忧,同时考虑土地、宅基地等用地制度的创新,使青年人与村社建立财产关系。

  我们应该为主动下乡开扇门,为被动返乡留条路,化危为机,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推动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