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我们就是你‘爸妈’”1951年2月17日 西南军政委员会批准《重庆市郊区土地改革实施办法》大足对村(居)委干部开展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就地过年人不闲 技能提升心里甜“把党史知识潜移默化地装进群众心里”登步道 赏美景《脱贫攻坚手记》入选2020“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突破一点五亿元 重庆春节档电影票房创新高公益广告
第003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这个寒假,我们就是你‘爸妈’”
1951年2月17日 西南军政委员会批准《重庆市郊区土地改革实施办法》
大足对村(居)委干部开展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
就地过年人不闲 技能提升心里甜
“把党史知识潜移默化地装进群众心里”
登步道 赏美景
《脱贫攻坚手记》入选2020“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
突破一点五亿元 重庆春节档电影票房创新高
公益广告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2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录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村的嬗变
《脱贫攻坚手记》入选2020“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

本报记者 赵迎昭

  “黔江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曾被称为‘千里赤贫地’。如今,黔江区各族人民已通过苦干,过上了幸福生活。”2月16日,黔江区委党校副校长、教授,《脱贫攻坚手记》作者姚元和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姚元和是土家族人,他写的《脱贫攻坚手记》入选中国作协2018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篇目,2019年9月出版以来已再版两次,入选2020年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和2020“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这本书之所以广受关注,和作者2015年至2017年任黔江区太极乡李子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的经历密不可分。

  “写这部书其实很偶然,是无心插柳之作。”姚元和说,他在担任第一书记之初,为了尽快熟悉和掌握村情,走进每家农户开展调查,并为每家农户建立一个脱贫攻坚数据库。驻村期间,他还坚持写驻村日记,记录每天所见、所闻、所悟,几个月下来就写了15万字。2016年7月,重庆日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受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关注。

  “扶贫邂逅文学,我当然高兴,但我当时的中心任务是扶贫,没有时间想出书的事情。西师出版社和我联系后,过了两年半我才完成书稿。”姚元和回忆。

  本书有何特色?姚元和介绍,他以第一书记所见、所感、所为作为主线,在注重纪实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对一个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贫困村的变化进行精雕细琢。通过描写第一书记、驻村队员、村组干部和全体村民,展示他们摆脱贫困的作为和经历,以此组成本书的主要内容。正因如此,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是本书的主要特色。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作者看来,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又有哪些经验?姚元和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黔江这一少数民族聚居区被称为“千里赤贫地”,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产业发展十分脆弱,思想观念十分落后,干部群众长期在贫困中苦熬,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开展精准扶贫以来,黔江区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将扶志教育、能力提升与发展产业带动就业相结合,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与激发干部内生动力相结合,创造了脱贫攻坚奇迹。读者可在书中感受到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和伟大成就。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