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就是中国味道!》内页。牟艾莉供图 |
三年前,我第一次去到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的现场。这是全世界最负盛名的童书展,全世界最优秀的童书都汇集于此,我从一个展位走到下一个展位,像一个饥饿的人,被这些美好的高品质的童书哺喂着。那种感觉,真的好像吃到了全世界孩子的精神食粮。
我不禁在想,我们中国孩子应该有怎样的精神食粮呢?首先,他们是中国娃娃,他们的精神文化之根必然扎根在中国的土壤,同时他们又是未来的世界公民,他们的想象力、审美力、表达力应该是世界水平的。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三天,我在书展现场的一条条窄巷里穿梭,心里涌动着一股热烈的愿望:“我想要为中国孩子创作一套既有中国文化又有世界格局,既有东方意蕴又有国际审美的中国绘本!”
怀着这份信念,我一直在写着、画着绘本。直到2018年年底,我怀孕了,现在我的孩子已经一岁半。“成为妈妈”这件事让我的工作节奏慢了下来。
无论当妈之前我们有多不在乎饮食,一旦当妈,相信再也不会有人把垃圾食品当日常,而会开始认真对待每一份餐食。我亦如此。
让孩子对食物(而且是多种多样的食物)产生兴趣,是当妈妈的第一课。食物也是妈妈和孩子每天最多的连接:早餐、午餐、晚餐,还有穿插其间的营养加餐。可以说,每日饮食中包含着身为母亲最深沉的爱意,这份爱意是日日夜夜年年持续的最长久的爱意。
我脑海中蹦出这个念头:“我们何不与孩子聊一聊食物呢?与孩子进餐的美好时刻,我们完全可以展开有趣又有料的聊天啊!”于是我开始写作《这就是中国味道!》系列绘本的一个又一个故事。
当我写得越多,就越发现了中国饮食的神奇和有趣!
比如“八宝粥”,它容纳了丰富的五谷,是一种极具包容性的食物,所以我创作《天上掉下锅八宝粥》这个故事时,就想把这种“融合、共生”的寓意写进去。于是我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村和西村势不两立,互不往来,两个村子连种的粮食都不一样。可是因为两个顽皮的小孩子,把自己村里种的粮食当成弹弓来射,对面村子的孩子也以相同的方式还击。粮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落到了东村和西村熬粥的大锅里,于是,东村和西村就都有了彼此的粮食,这锅粥也意想不到地美味起来,东村和西村的敌意也因此化解了。
好啦,不能再更多剧透啦。《这就是中国味道!》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如此有滋味,这种滋味里包含着中国人的世界观和生命哲学。
为什么会写这6种食物呢?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首先,当然因为它们好吃呀!这6种食物囊括了酸甜酥糯等丰富的口味,你是不是在念出这些食物名字的时候,就已经快要流口水了?
其次,这些食物来自东西南北中,中国的地大物博真的可以浓缩在一道道菜肴之中,舌尖上的中国是精微又宏大的中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想藉由这些食物去给孩子们讲述那些瑰丽的幻想、动情的故事和人生的哲理。
想想吧,当我们和孩子一起进餐时,孩子口中品尝着食物的滋味,同时心灵里也有了故事的滋味,那是多么美妙的事啊。希望孩子们在这套绘本的阅读中,孵化出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