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练就抓落实的过硬本领,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提高干部专业化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年轻干部作为干部队伍的中流砥柱必须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集中精力破解理论难题、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提高专业化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一步助推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与使命。
一是筑牢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理想信念越坚定,年轻干部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干劲就越足。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要全面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要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重温经典,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而帮助年轻干部找到可作为行动指引的科学理论。要深学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年轻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新时代孕育的新思想有效融入实际工作中,才能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年轻干部在实际工作和自我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挫折,只有用量变与质变的互换关系观察挫折,不断总结经验与规律,才能实现自我提高和发展。
二是提高政治能力。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年轻干部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真正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树立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前提。年轻干部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既要认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这一事实,也要充分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拥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一特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明确“为”与“不为”的行动边界。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年轻干部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中,要坚守这一准则,善于从政治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与政治执行力,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三是夯实专业基础。理想信念、政治能力是年轻干部的立身之基,专业技能是立业之本。年轻干部专业基础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年轻干部要围绕积累专业基础知识、改进知识应用技巧、从实践中优化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努力,不断夯实专业基础。要积累专业基础知识。年轻干部要想有真才实学必须勤奋学习,学习优秀的文化、学习先进的科学、学习精湛的技能,学习各式各类、各行各业的知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域。年轻干部既要研读书本,也要向群众请教,还要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要改进知识应用技巧。积累知识还可以通过引入知识应用技巧来补充新的知识。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在调查过程中提高工作本领,实现科学决策。调查研究必须常态化进行,对调查研究得来的材料要经过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筛查,然后寻找可适用的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要从实践中优化知识结构。在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实践所遇到的现实问题也反向重塑着年轻干部的知识结构,巩固更新原有知识体系,形成具有本岗位本行业特色的专业知识。
四是加强实践锻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通过大量实践经验累积而成的。年轻干部只有不断强化实践锻炼,通过长期的、自觉的、持续的实践训练,不断提高专业化能力,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在谋划部署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年轻干部要将本岗位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宏观布局之中,厘清事情的运行思路、审慎衡量事情的可行性。同时,年轻干部在作决策的过程中,要多听取各方意见、综合评判,科学取舍,精准施策。要在化解风险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年轻干部应当具备风险防范意识,在风险发生之前形成风险预判,设计风险治理机制。在风险发生时,要具备处理风险的胆识,根据风险的特性调整风险治理机制。在风险化解后,能够结合应对风险的实践,梳理应急处突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予以完善。要在干事创业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年轻干部要牢记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在收入、就业、教育、社保、医保、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