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过年生意好,单位补贴多”“乡村要振兴,我们怎么办?”
第0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过年生意好,单位补贴多”
“乡村要振兴,我们怎么办?”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2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要振兴,我们怎么办?”

  (上接1版)

  24岁的张淇帏是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2019年从西南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天宫村临近的德圣村三生三世桃花源从事桃园技术研究和智能化管理工作,“我是个打工的,又是外乡人,就不说了吧?”

  “你可不能把自己当外人!”李必树抢过话头称,她老家在綦江,但在天宫村呆了一年多,觉得这里离重庆主城近,空气好,环境漂亮,她准备就落户天宫村了,“我早把自己当天宫人了。”

  李必树一席话,让张淇帏不那么拘谨了。他介绍,三生三世桃花源占地360多亩,今年将有10万斤精品桃挂果。果园面积大,但周边民工少,自己正着手打造专业的智慧桃园,降低劳动力使用量,努力提高桃子品质。

  “你不能只盯到桃花源哦。”53岁的周英发话了。周英文化不高,但一直在主城从事服装、餐饮生意,协调、管理能力强。去年,她回到村里参加了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打造。她说,调解邻里矛盾、监督工程质量,自己可以做,真要是发展产业,还得依靠张淇帏这样有文化、懂专业的年轻人。她调侃道,“给张淇帏介绍个本地女朋友嘛,那他就成天宫人了!”

  ……

  寒风“嗖嗖”地吹过,圆桌会热烈地进行着。周巡友介绍,小湾院落有17户村民,之前绝大多数都外出打工。自从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建后,陆续有10多户村民回来维修房屋,有两户正计划兴办农家乐。

  “村民回来了,关键还要有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的人才在哪里?周巡友说,除了外面引入,更需要在村人才的转型,提升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本领。他很欣慰,参加圆桌会的年轻人已经意识到自身的“短板”,都在努力学习、深造,“多问问‘乡村要振兴,我们怎么办’,我们就会找到自己的发力点。”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