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 文旅融合扮靓“四面山水”教育督导为教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第044版:乘风破浪开新局
上一版 下一版 
江津 文旅融合扮靓“四面山水”
教育督导为教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1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沙坪坝区
教育督导为教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桥小学学生学习切菜

  全国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会议指出,要力促教育督导“长牙齿”,发挥好“指挥棒”作用,以高水平教育督导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近年来,沙坪坝区践行“督政敦行,导学善进”的教育督导理念,构建与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促进教育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行动落实,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定位

  监督决策保落实

  2013年创成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连续6年通过国务院督导委员会的动态监测,2020年申报成为重庆市首批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区县之一,典型案例《充分发挥督导杠杆作用,撬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报教育部……

  翻开沙坪坝区教育发展历程,一步一个台阶的跨越式发展,印证着全区把教育当作头等大事优先保障的魄力和作为。

  伴随着沙坪坝区发展进入“快车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定居就业,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扩大。沙坪坝区建立督政治学为重要手段的区域教育发展联动体系,联合区委编办、区教委、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住建委、区规资局等多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起体系完备、质量过硬的教育发展体系,不断满足人民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

  “沙坪坝区教育展现了作为重庆教育标杆、全国教育发达地区应有的品质。”2020年底,教育部督导局副局长、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向明灿一行来到沙坪坝区调研指导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以及教育督导工作情况,在实地调研区内多所幼儿园后,给予沙坪坝区教育高度评价。

  作为重庆教育大区、教育强区,沙坪坝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多个领域均立起了标杆,做出了典范。

  站在区域战略发展的高度,沙坪坝区“重实际、察实情、求实效”,制定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规程,构建包括机制保障、协同治理和教育支持3个一级指标,包括机制建设、制度建设、控辍保学、教育监管、环境整治和支持办学6个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若干的督导指标体系,将教育职责落实细化到镇街一级党委政府。

  近年来,沙坪坝区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创新集团化办学、学区共同体,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课程改革提质,在全市率先建立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一项项重大教育决策和部署掷地有声,汇聚成沙坪坝区教育民生的暖流。

  立体架构

  指导服务建机制

  在沙坪坝区看来,督学是规范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教育督导的“最后一公里”,更是联系校园与外部环境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沙坪坝区设立沙磁、小龙坎、上新红、井双、歌乐山、陈家桥、青凤回等7个督学责任区,按照“聘管培用一体”原则,由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安排专人联系督导工作,按与学校数1:5的比例,配齐专职责任督学53名;从人大教文卫委、政协教文卫体委、发改委、教委、卫健委、市场监管局、安监局、消防支队、校保支队等机构部门或单位聘请兼职督学44人。

  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廉洁高效、专兼结合的督学队伍构成完善的“四级”督导网络体系,成为指导服务沙坪坝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

  按照“一校一督”原则,沙坪坝区督促和指导全区学校成立督导工作室,作为督学责任区的联系部门和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牵头开展学校依法办学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常性督导工作。

  2020年5月,为确保幼儿园平安有序开园复课,沙坪坝区多部门采取现场汇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询问情况等方式,严格按照25条核验指标逐条核验,有任何一个指标未通过即被视为不合格,需整改直至合格后方可开园复课。

  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印证着沙坪坝区有力落实督学的真实写照。

  按照“3456”系统思路,沙坪坝区分学段建立和修订包括警戒线、基本线和发展线“三线并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和中职教育“四段各宜”,教委、督导室、进修学院、学校和社会“五位一体”,学校党的领导、现代学校治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生态环境、学校办学绩效“六相并重”的学校办学质量综合督导标准。

  从每年的综合督导,到基层党建工作、春秋季开学工作、校园安全工作、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办学、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等专项督导,从每3年1次学校内涵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督导到特色学校建设、功能室建设与使用、“减负提质”、校园欺凌、有偿补课等不定期专项督导,沙坪坝区构建起多方位立体机制,指导服务区域教育更好发展。

  革故鼎新

  评估监测促发展

  “作业书写规范并上交,三颗星;关心长辈身体健康,三颗星;坚持每天自己整理房间,三颗星……”

  沙坪坝区树人凤天小学《学生好习惯评价表》上,二年级(1)班袁菁蔓同学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劳动习惯、体育锻炼五个习惯大类获得多个三星满分,还荣获“勤劳小蜜蜂”线上徽章一枚。

  事实上,像这样科学的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在沙坪坝区比比皆是。

  “评估监测是科学发展教育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存在主观强、定量少等不可回避的问题。”沙坪坝区教委相关负责人强调,“这就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可信性、权威性和指导性。”

  为寻求改变,切实发挥评价功效,沙坪坝区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引下,率先探索监测督导工作由模糊向数据转变,由定性向定量转变,由经验向实证转变。

  据介绍,区别于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沙坪坝区建立“五育并举”评价体系,加强对教育评估监测的统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建立政府、学校、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学校办学评价体系;修订和完善覆盖从幼儿园至高中各阶段学校内涵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的制度规范,采取“纸笔测试+综合实践能力测试”模式开展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不断加强评估监测研究,为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方向引领、务实指导和决策咨询。

  近年来,高滩岩小学线上主题活动展示、儿童艺术学校“爱劳动”荣誉卡线上评比等多元评价方式相继涌现,多所学校构建起政府督评、学校自评、家校互评、社会助评的学校评价制度,形成全员抓质量、全程抓质量、全方位抓质量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沙坪坝区还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建立教育满意度清单制度、项目化管理推进机制、教育满意度监测模型,优化教育改革发展环境。

  多元参与、多位一体的评估监测,倒逼沙坪坝教育不断革故鼎新,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转身。

  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采取项目反应理论模型得出的测验标准分数显示:沙坪坝学生学业等级和均衡程度均能比肩全国教育发展大区。沙坪坝区教委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优秀县级组织单位。

  周珣 图片由沙坪坝区教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