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要实现全面城乡供水一体化,资金是一大难题,仅靠区级补助的540万元,仍有1000余万元的资金缺口。”街道副书记李成胜说道。
“抓农村饮水,大力推进城乡融合改变农村供水方式,做到城乡一体化,将目前各村分散式供水变为城乡同网、同价、同步管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街道副主任黎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参会的街道班子成员和村社干部你一言我一语,围绕解决村民喝水问题热烈讨论开来。“如果只是简单的修几个蓄水池,村民喝水难问题或许可以得到缓解,但治标不治本,只有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胡太忠最后拍板道,既然大家都认为让每位居民喝上放心水这事该干,那街道“砸锅卖铁”也要干成。
有了一致的意见,通惠街道相关负责人又经过两个月的实地调查研究和听取有关部门建议,数易其稿后形成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方案。
“工程任务量之大,任务难度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胡太忠说,但在党政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硬是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资金不足,街道多次向渝綦水务公司寻求帮助,将每户群众接水费由4000元降至1500元,按照“区级财政补一点、受惠用户出一点、街道筹一点、公司投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方式,共筹集资金1500余万元。
工程涉及农村饮水项目,布点多、管线长、施工难度大,为加快施工进度,实行了渝綦水务和通惠街道双业主制,双向发力,翻山越岭架设117公里主管道、200余公里支管道。
……
去年10月,工程结束施工。涉及11个村3600余户13000余人饮水难题终于解决了。目前,通惠街道饮水安全已达到并优于国家脱贫攻坚现行标准,辖区饮水安全动态“清零”,农村饮水已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实现了农村与城市供水同网、同质、同价。
“以前为了有水喝,我们都是一根扁担两个桶,早上天蒙蒙亮就出门,三四个小时后才能回来。”胡培轩说,尽管这样肩挑苦干,每家每户仍然缺水。“用水除了省,还得重复用,经常是‘一道水四道用’,即洗菜—洗脸—洗脚—喂牲口。”
现在,看着水龙头里“哗哗”流着的干净自来水,老胡对未来有了新打算。“现在水压大,水也干净,我准备把厨房和厕所重新翻修一下,安上热水器和燃气灶,等我孙子到家里来玩就能随时洗上热水澡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