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礼嘉智慧馆项目现场,一幅印有“迈好第一步 两江新气象”的红色大条幅挂在工地塔吊上,格外引人注目。
工地上,挖掘机来回穿梭,发出阵阵轰鸣,400余名建设者奋战在礼嘉智慧馆现场,场面繁忙而有序。
“要全力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在8个月的时间完成礼嘉智慧馆的建设,乘势而上推动今年起好步、‘十四五’开好局。”两江产业集团董事长李毅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作为今年第一项重点工作。两江新区将把礼嘉智慧馆建设当作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来抓,作为助推重庆建设“智慧名城”、两江新区建设智慧之城的重要项目来抓。
重庆日报记者通过现场的效果图看到,礼嘉智慧馆位于公园湖畔智芯范围内,主要由多功能厅、贵宾会议厅、签约厅、临时展览空间及配套商业和服务空间组成,是白云湖畔重要的标志性滨水景观建筑。
智慧馆预计2021年8月完工,建成后可容纳约3000人,具备承接国家级论坛、峰会的能力。
“这次项目建设任务压力丝毫不亚于前两届智博会,但是我们有信心高质量完成。”一位参与了礼嘉智慧公园一期和二期建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他表示,第一届智博会,两江的建设者们创造了130天建好礼嘉智慧公园的成绩。第二届智博会,又克服了疫情和高温带来的影响,如期建好了礼嘉智慧公园二期。
“这次我们以2021年7月31日为考核节点,自加压力,在工地树立了迎接智博会的倒计时牌。”他指着工地入口的一块白色电子计时牌说。
该工作人员表示,连续两年的攻坚克难,礼嘉建设团队已经积累了经验,对困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也更有动力,更有决心。
除了智慧馆,白云湖畔还将建设创新中心和极客社区:创新中心将通过联合办公空间、共享实验室和创新服务中心,承载研发办公、创新孵化、共享实验等功能,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极客社区则将以服务式共享公寓为主体,配套公共服务商业设施,为极客青年和创客提供便捷、开放、共享生活的交往平台。
同一天,在两江协同创新区的明月湖畔,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联合产业孵化基地、日月同辉创新馆等各大科创平台正在紧张施工,桩基浇筑、砖胎模砌筑、底板钢筋绑扎、底板浇筑……整个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挖掘机、钻孔机、运输车等数十台机械设备来回奔忙。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去年10月动工建设,如今才2个多月,我们就基本完成了土石方外运,目前正加紧创新中心主体结构施工,力争今年6月主体完工,今年年底将钥匙交到北京理工大学手中。”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EPC项目部总工程师高威告诉记者。
联合产业孵化基地与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仅隔一条马路,在这里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随处可见长臂挥舞的挖掘机。
“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的科研院所目前在过渡用房办公,我们希望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为重庆的科技研发贡献一份力量。”中建科工联合产业孵化基地项目的测量主管杨山锋说。
杨山锋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入驻长春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近10所高校的科研实验平台,涵盖40余个科研团队。
在明月湖畔的小山上,日月同辉创新馆则已进入了最终冲刺阶段。在施工现场,工人正进行构件校正、管沟及隔墙砌筑、补漆、防火涂料喷涂等作业,该建筑GRC定制化幕墙“外衣”即将完工。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两江新区负责人表示,两江协同创新区已引进“大学大院大所”累计达30家,建成科技研发平台40余个,导入各类高端人才800余人,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1家,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10家,获批市级新型高端研发平台14家,占全市82%。
两江新区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推动长安、京东方等10余家企业,与入驻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培育孵化企业36家。争取通过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