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巫山县福益美鲁渝扶贫车间农产品加工 |
 |
“巫山建工”新疆专场培训会 |
“我们的就业扶贫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紧紧围绕产业需求培训技能;二是多渠道拓展岗位保证贫困人员就业。”巫山县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巫山通过这两大措施,使就业在全县的脱贫和稳定脱贫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到目前为止,全县55542名贫困劳动力已有42277人实现就业,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员全都保证了就业。
围绕产业
贫困劳动力技能应训尽训
张科富是巫山县曲尺乡的一位建卡贫困户,如今靠种植脆李年收入五六万元,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实现了稳定脱贫。
“我家能够实现稳定脱贫,靠的是技能培训让我掌握了种植脆李技术后,建起了脆李种植园。”张科富说。
几年前,张科富通过乡里举办的技能培训班学到种植技术后,在乡里帮助下,建起了一个4亩大的脆李园。
“围绕县里的主导产业,对贫困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有了技能后,实现就业和创业,这是我们在扶贫中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巫山县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仅今年以来,在所开班培训的10656人次中,贫困人员就占了8165人次。
在围绕产业开展就业和创业培训中,巫山重点围绕县内的特色产业脆李、柑橘以及旅游服务业所打造出的“巫山建工”“巫山·红叶姐”等劳务品牌进行培训。
近几年,巫山结合县内产业发展,设立了脆李种植、柑橘种植等果蔬标准化生产技术、中药材种植、山羊养殖等特色工种,以及贫困劳动力的培训需求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培训,提升了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和产业脱贫能力。自2015年以来,累计培训贫困人员28798人,使贫困人员的技能和技术培训做到了应训尽训。
围绕县里所创建的劳务品牌进行培训,这也是巫山对贫困人员技能培训中的成效。这几年中,县里在贫困人员中培训出的“巫山·红叶姐”已经在重庆主城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家政服务行业就业。
拓展岗位
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员全部上岗
“目前,有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员,只要他愿意就业,我们就能保证他上岗。”巫山县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为此,巫山从多方面拓展出了适合贫困人员就业的岗位。
巫山县工业不强,仅靠在制造业中就业困难大。因此,县里便从旅游服务业、脆李等特色产业、公益性岗位的开发、鲁渝劳务协作等中来拓展就业岗位。
目前,巫山在县内务工的贫困人员有15518人,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旅游服务业、脆李等县域产业上就业或创业。对难以在产业上就业或创业的贫困人员,则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来满足他们的就业。
51岁的吴名国是巫山县庙宇镇庙宇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在村里的河道管护公益性岗位上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也能保证家庭的生活所需。
在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上,巫山结合乡村振兴,通过开发农村保洁、护林、护路、护水等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员就业。目前,已累计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贫困人口就业7037人,占贫困劳动力总数的12.6%。
在开发岗位中,巫山通过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扶贫车间或扶贫加工点,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开展农产品加工、手工艺、来料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能直接受益的项目,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目前,已创建扶贫车间23个,吸纳了294名贫困人员就业。
与此同时,巫山还依托县内建筑业、商贸服务业,采取“点对点、一帮一”模式,鼓励贫困劳动力本地就业。目前,县内的建筑业、商贸服务业、旅游业等已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依托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小微企业等吸纳贫困劳动力灵活就业6000余人。
利用鲁渝劳务扶贫协作的机会开发就业岗位,也为巫山的贫困人员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巫山就分别在双龙镇、曲尺乡红石村、大昌镇自力村、两坪乡向鸭村、龙溪镇三湾村等地,开设鲁渝协作技能培训班,培训贫困人员307人,并将他们输送到山东等地就业;同时,利用鲁渝劳务协作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了贫困劳动力就业327人。今年,巫山在鲁渝协作中,转移至山东就业贫困劳动力人数居全市第一,吸纳就近就业也居全市第一。
品牌打造
“巫山建工”和“巫山·红叶姐”支撑脱贫
在就业扶贫中,巫山还通过打造“巫山建工”和“巫山·红叶姐”劳务品牌,支撑起就业稳定脱贫。
巫山县三溪乡张朝凤家是一个贫困农户,如今她已成为月收入5000元的“巫山·红叶姐”。
张朝凤所在的三溪乡地处大巴山,这里山高坡陡、交通滞后,由于缺乏技术,她的务工生涯多次受挫。自加入了“巫山·红叶姐”后,她在上岗前接受了人社部门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毕业时获得人社局颁发的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证书。有了技能和证书,她很快就找到了工作。
巫山县就业和人才中心负责人说,“巫山·红叶姐”是由县就业服务部门先进行餐饮服务、酒店服务、月嫂服务、保洁服务、养老护理服务等专业培训,然后再上岗就业。
据介绍,目前,巫山已培训出“巫山·红叶姐”9000余人,并实行规模化的转移就业,县里与北京、成都劳务站、广州家政服务协会及重庆飞驶特公司协作,向北京、广州、重庆主城输出的“巫山·红叶姐”就有3000余人。
“巫山建工”曾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三峡移民劳务品牌”,并荣获“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优秀劳务品牌”称号。目前,这一品牌已成为承接贫困人员就业的一大载体。
“目前,我们利用这一品牌,仅在新疆常年从事建筑的‘巫山建工’就有3万余人。”巫山县就业和人才中心负责人说。
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巫山县双龙镇龙王村的张兴,通过人社部门的培训,目前已是一名建筑能手,曾在县里举办的建筑技能比赛中获得了抹灰工类一等奖。他说,靠建筑就业,家里已经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仅有1000多劳动力的龙王村,像他这样的“巫山建工”已有700多名,并都在建筑行业务工就业。
刘廷 图片由巫山县就业和人才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