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 把教育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重庆工商学校 “三扶”模式奏响职教扶贫交响曲
第T15版:辉煌“十三五”渝跃新时代 重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观察报告
上一版 下一版 
北碚 把教育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重庆工商学校 “三扶”模式奏响职教扶贫交响曲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对内扶智 对外扶技 区域扶教
重庆工商学校 “三扶”模式奏响职教扶贫交响曲

    富硒特色菜学员热火朝天炒菜中

  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成渝地区职业教育合作交流越来越密切。一个月以来,重庆工商学校已经先后迎来了三波来自四川的“客人”——泸州市教育考察团、宜宾市职业技术学院、荥经县职业高级中学。

  重庆工商学校结合教育实际创新实施的扶智、扶技、扶教“三扶”模式吸引了来访者的注意。

  重庆工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友林介绍说,职业教育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职教人都肩负着教育扶贫的重要使命。学校坚持对内扶智、对外扶技、区域扶教,唱响职教精准扶贫的交响曲,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全力助推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扶智

  多措并举激活学子脱贫内生力

  教育扶贫,扶智是根本之策。

  近年来,重庆工商学校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思路,从综合扶智、扶志入手,加大贫困学生招生力度,依托免学费、发放助学金、免教科书费等政策为在校贫困学生提供精准资助,为贫困学生免除后顾之忧。

  有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学校的政策帮扶成果:2020年度,该校共有建卡贫困低保、连片特困区以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870人。全年学校帮扶政策共惠及4000余人,其中205名学生因获学校帮扶而选择继续完成学业,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功创业。

  除了利用政策便利为贫困学生提供帮扶外,重庆工商学校还充分发挥职教优势,联动学校、社会多方力量,实施“阳光助学”工程、“双扶”工程,让贫困学生和家庭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激发其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阳光助学”工程是学校联动社会力量共同探索构建的扶贫助学新途径。通过教育基金会“逐梦工商”项目以及福彩公益金、爱心捐助等,对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生进行奖优助学,提供暖心关爱,鼓励贫困学生奋发进取。仅过去一年,该工程总计为学生提供奖、助学金300余万元,向学生提供了价值100余万元的衣物、食品等捐助。

  “双扶工程”是学校针对在校贫困学生和家庭实施的“扶志+扶智”双向帮扶工作。一方面,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小组,对贫困学生和家庭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提升他们脱贫志气和信心。另一方面是开展“一帮一”“一帮多”的师生结对,实施定时、定点、定人“三定”辅导与帮扶,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升技能、提高素养。此外,学校还增强了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在技术和资金上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自主创业改善现状,帮助学生提升智慧,阻断穷根。

  刘友林表示,学校要努力确保学生“进得去、上得起、学得好、有出路”,让他们掌握技能进而实现顺利就业、脱贫。学校也将继续提高自身质量和吸引力,以高质量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高水平办学助力教育脱贫。

  扶技

  做优培训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培养一名技工,致富一个家庭。”由职业教育院校主导的技能扶贫,扶助的不仅是代表未来的孩子们,还有贫困家庭亟须脱贫的现实。

  江津区蔡家镇福德村是市级贫困村,得益于重庆工商学校的对口帮扶行动,该村焕发出脱贫新生机。基于当地产业现状,学校确立起以农业种植、养殖为支撑的产业模式,以产业扶贫增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针对贫困群众缺乏技能本领的情况,学校加大教育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组织了农业种植、畜牧养殖职业培训,使贫困群众成为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农民,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包括福德村在内,重庆工商学校共承担了3个贫困村的对口帮扶任务,通过资金帮扶、产品购买、产业帮扶、技能培训等形式实现精准扶贫。现已帮助35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共计培训贫困人员236人,帮助145人实现自主创业和重新就业。

  技能扶贫培训是重庆工商学校充分发挥职教资源优势,为促就业、助脱贫而采取的主要扶贫形式。

  在江津区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的带领下,该校培训中心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高校毕业生、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重点群体五类人群提供SIYB创业、保育员、乡村旅游、新型科技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多项专业技能培训,让广大群众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帮助他们充分就业。

  据统计,2019年学校共开展各类培训122期,培训人员6242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惠及3223人,涉及重点群体1500多人。

  在做优社会培训工作的同时,学校还结合社区教育,积极开展送文化、送职业技术教育到乡镇(社区)活动,去年完成了20期免费社区教育,在提高社区文明水平和市民素质,引导群众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创立方面颇有成效。

  扶教

  引领职教改革带动产业大发展

  重庆、贵州、云南地缘相近、交通相连,教育合作交流频繁。自开展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行动以来,重庆工商学校建立“1+N”帮扶模式,与云南昭通地区多所职业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当地贫困家庭子女畅通教育通道,创造改变命运、实现人生出彩的条件,同时极大地助推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

  重庆工商学校对口帮扶云南省一所职业院校的五年期间,以贷款式交学费和免除学费的方式降低入学门槛,培养了3200余名拥有技能本领的贫困学生,有力带动全家脱贫。学校还派出了校长、骨干教师前往指导教师成长、专业建设等,并出资110万改造设施设备,为学校发展创设良好条件。

  在重庆工商学校看来,助推区域教育、经济发展是建设一所高水平中职院校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除了开展扶教行动,重庆工商学校还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发挥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和技术服务能力,开展技术咨询、技术研发与成果推介,以卓越的社会服务能力彰显办学价值,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江津区正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泸州市协同发展,推动渝西川南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重庆工商学校也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以重庆工商学校为依托的白沙工业园,将成为江津职教工业园的重要基础,在共建区域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发挥重要作用;重庆工商学校在“现代学徒制制度建设”“双导师队伍建设”“新型一体化教材”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得到大力推广。

  脱贫攻坚大考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难得。重庆工商学校将凝聚教育合力,以具有“工商”特色的教育扶贫“三扶”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为职业教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文秀月 许珊 刘进 图片由重庆工商学校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