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个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的现代化重庆将崛起在祖国西部大地上。这是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确定的二○三五重庆远景目标,令人无比欣喜无比激动。
连日来,重庆日报客户端民生频道收集到不少市民呼声和建议,表达“十四五”新展望和对现代化重庆的期许。“十四五”,你有什么小愿景、小目标,让我们一起来倾听。
欢迎给本报民生热线63823333致电或者登录重庆日报客户端民生频道“市民有话说”互动板块参与讨论或留言。
话教育——
愿乡村学校运动场铺上塑胶
人物名片 2020年重庆市“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梁平区袁驿镇响滩完全小学教师邓巧林,大学毕业后,扎根乡村教育9年,走了2000多公里路,将600多名学生送出大山,用自己最好的时光培育着一群乡村孩子。
人物心声>>>
和初到响滩完全小学相比,近几年,学校硬件设施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教学设备从台式投影仪换成了触屏一体机,食堂、周转房、简易的“六大功能室”也一一落成。
展望“十四五”,最大愿望就是响滩完全小学的运动场能早日铺上草坪、塑胶,功能室能够得到升级改造,为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针对乡村里一些肢体或智力残疾、不能到校上课的孩子,非常希望未来有医疗机构,可以援助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医治,让部分孩子可以重返校园。
话就业——
愿毕业生都能找到心仪工作
人物名片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瞿聪,从事辅导员工作。曾荣获重庆市高校优秀辅导员、重庆市共青团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人物心声>>>
展望“十四五”,最希望继续做好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希望自己所带的2020届毕业生,都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有些同学不就业、慢就业,希望通过沟通能够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先就业、再择业;有些同学坚持“二战”考研、考编、考公务员,因为考试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希望他们能够先找份工作,边工作边备考;同时也期望执着于“铁饭碗”“稳定工作”的父母能够放下工作成见,在家校共同合作下,引导同学们走出“舒适圈”,积极就业或者创业。
话创业——
希望重庆这片热土吸引更多科研人才
人物名片 周经伦,今年26岁,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17级本科生。在高校创新创业浪潮中,周经伦创建了重庆沙鼠科技有限公司,被共青团中央选树为12名“青春榜样”之一,2020年6月当选全国学联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心声>>> 2035年的我,正值青春盛年,因此“十四五”规划对我意义也非比寻常。作为青年创业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百年难遇的时代机遇,也是创新机遇。
希望重庆这片热土能够继续加大科研人才引入,提高知识产权扶持力度;继续深化产学研通道的一体化发力,尝试进行高校知识产权建库,开放产权经济转化;继续发力创新创业资金补贴,引入更多优秀资本辅导企业,让更多青年企业守好底线,把准脉搏,筑牢技术,开拓创新,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添砖加瓦。
话养老——
愿更多老人“澡”回幸福
人物名片 “助浴快车”创始人、重庆三心堂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隆全明。从事适老化产品研发和海外销售近20年,2017年,研发了具有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助浴快车”,启动了“助浴快车万里行”公益活动。截至目前,“重庆市慈善总会助浴快车”已经走进20个区县,129个社区、机构,为12000余名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了免费助浴服务。
人物心声>>>
“十三五”时期,我的梦想起航,“助浴快车”开上重庆街头,“十四五”我将继续奋斗,让更多老人“澡”回幸福。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助浴快车”公益项目中,每年让3万人次老人享受到免费、专业的助浴服务。
话基层治理——
愿更多现代科技助力社会治理
人物名片 重庆“国家安全先进个人”、垫江县委政法委政治处主任李茂林,工作12年来,扎根基层社会治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升群众安全感。
人物心声>>>
现在,全县配备了2653名专兼职网格员,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群众安全感有了很大提升。下一步,期望加强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建立更快捷、更高效、更优质的综合应用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同时,希望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的建设和投入,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重庆日报全媒体记者黄乔、张莎、崔曜、杨铌紫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