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可持续,事关你我的幸福未来心头更有底气 干事更有激情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切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工作实效准确把握新阶段新要求 推动全会精神落实落地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组织工作新担当新作为敢向绝壁要“天路”高质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实现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务简报“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揭牌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高质量可持续,事关你我的幸福未来
心头更有底气 干事更有激情
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切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工作实效
准确把握新阶段新要求 推动全会精神落实落地
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组织工作新担当新作为
敢向绝壁要“天路”
高质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实现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政务简报
“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揭牌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1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敢向绝壁要“天路”

  (上接1版)就在那时,毛相林说,你们都别动,我先下去探探底,一个人系上绳子下去了。工地上,遇到危险情况,毛相林总是第一个上,最重的活总是他带头干。

  “路必须修下去,人不能白死”

  开工修路第三年,不到两个月,接连有2名修路的村民献身。

  26岁的村民沈庆富,在修路时被一块巨石砸中,滚下几百米深的山谷。安葬沈庆富没多久,专门从外地回乡修路的36岁村民黄会元,也被滚落的石头砸中。

  村民自发前来,为黄会元送行。看着黄会元悲痛欲绝的家人,毛相林无比愧疚,他声音颤抖着问大家:“如果再修下去,可能还要死人。今天大家表个态,这路到底修还是不修?”

  “修!”有人大声吼道。回应的人,正是黄会元的父亲黄益坤。“我儿子死得光荣。路必须修下去,人不能白死。”老人说。

  在场所有人举起了手。毛相林忍住泪水,立下誓言:就算我们这代人穷10年、苦10年,也要把路修下去,让下一代人过上好日子。

  此后,又有4名村民为修路献出了生命。为早日走出大山、拔掉穷根,下庄人没有退缩。2004年,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人用了整整7年时间,终于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2米宽的机耕道。

  这是他们走出大山的路,这是他们走出贫困的路——下庄人祖祖辈辈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还要让外面的人走进来”

  虽然出山公路通了,但在当时,大多数下庄村民还生活在贫困线下。毛相林“趁热打铁”,带领村民种植柑橘,力争尽快脱贫。

  不曾想,村里的500亩柑橘生虫,几乎绝收。毛相林召开村民大会,当众检讨:“发展产业不能靠蛮干,做事不怕失败,关键是要从失败中找到原因。”

  村民们又一次支持他。大家说,当年修路那么苦都过来了,现在这点困难算什么?

  县里派来了柑橘栽种技术专家,手把手培训村民。几年后,村里柑橘产业“起死回生”,去年柑橘产量接近40吨。今年的柑橘就要上市了,毛相林说,产量比去年还高。

  今年61岁的毛相林,把最好年华献给了这片土地。2015年,下庄村整村脱贫;到2019年底,全村累计64户269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29%,人均收入达1.2万元。

  从这条路走出的年轻后辈,正在接棒家乡的振兴事业。29岁的毛连长,回到下庄做电商,叫卖柑橘、西瓜等土货;27岁的彭淦,是下庄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学生,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教师……

  毛相林还有更大的梦想:不单下庄人要走出去,还要让外面的人走进来。近年来,巫山县发展乡村旅游,下庄村19栋农房改造成民宿,开始接待山外来的游客。“再过两三年,旅游搞起来,我们的收入还会翻番。”毛相林信心满满。

  (新华社重庆11月16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