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拖拉机到无人机 既能下地也能上天种茶变个法 脱贫有门路“绿洲”项目征集2万名慢性乙肝患者超炫酷!川美80周年灯光秀未来三天我市又有降雨保险业务机构地址变更公告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保险业务机构地址变更公告重庆市南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第012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从拖拉机到无人机 既能下地也能上天
种茶变个法 脱贫有门路
“绿洲”项目征集2万名慢性乙肝患者
超炫酷!川美80周年灯光秀
未来三天我市又有降雨
保险业务机构地址变更公告
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
保险业务机构地址变更公告
重庆市南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0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巫溪县人大代表粟友卓
种茶变个法 脱贫有门路

本报记者 颜若雯

  9月初,在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园村的茶园基地,村民丁大卫忙着往货车装新制的粗茶。这批货,将给丁大卫带来1000余元收益。现在,丁大卫一年仅靠种茶卖茶,就能挣12000余元。

  在茶园村,依靠种茶卖茶增收的村民有290户。今年春季,他们销售茶叶鲜叶户均收入2870元,最高的达到了11433元。村民们的种茶致富路上也有巫溪县人大代表、茶园村支部书记粟友卓的一份努力。2017年以来,他带领当地群众发展茶产业,让小小茶叶成为脱贫“黄金叶”。

  “红池坝镇自古种茶,属中高山茶叶生产区。”粟友卓介绍,过去,因为红池坝镇地处偏僻,长期粗放式种茶、作坊式加工、熟人式推销,使得茶产业经济效益低下,上世纪90年代后,当地茶叶产业逐渐没落。

  2003年,在外务工多年的粟友卓回到老家,流转土地种植茶叶,生产规模逐渐扩大。2011年,粟友卓当选县人大代表,此时已担任村支部书记的他默默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茶叶产业发展起来。2013年,他流转100亩土地打造标准化茶园,同时向群众传授种茶技术。由于茶树投产至少3年,粟友卓用茶叶加工收益补贴建设标准化茶园,3年间亏了不少钱。

  2016年,在粟友卓的建议下,当地政府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他通过院坝会、主动上门等方式,发动群众一起种茶。当时,粟友卓的标准化茶园已经看见效益。示范带动下,他很快发动246户村民开始种植500余亩茶叶。

  此后,粟友卓又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向当地政府争取补贴。现在,当地每发展1亩茶园,政府会在首年给予2100元建园补助基金,之后每年补贴300元,用于茶园管护。

  去年,茶园村重新组建了由村集体控股的茶叶加工企业——巫溪县新茗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完成450平方米的茶叶生产车间建设。目前,该生产车间年产量近3吨,年产值近200万元,向村民支付茶叶鲜叶款70.95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