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意志力量;一个复兴的民族,总有一种赓续传承的精神禀赋。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诞生于延安时期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深刻指出,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发挥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锐意创新、深入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以军政军民团结奋进的时代新篇,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召开后,全国双拥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决策指示,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不断改进创新、与时俱进,有效提升双拥工作水平。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双拥工作擘画出崭新蓝图——
“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迈进新时代的双拥工作,初心不变,机制一新,站位更高。
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成立,负责退役军人移交安置、服务管理、待遇保障等工作,指导全国拥军优属工作,省、市、县三级也陆续成立相应机构。
行棋观大势,落子开新局。从中央到地方,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不断调整完善。
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简调整政府机构的大背景下,调整充实各级双拥领导和工作机构,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密切军民关系、厚植强军根基的战略考量。
新时代凝聚新共识。“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一重要论述,诠释了坚守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双拥工作所赋予的新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凝聚强大力量。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进一步强化全民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成为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重庆市万州区望江小学,每月一堂国防教育课、每周一次军体训练雷打不动。
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全军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同时也是地方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一批批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的省部级、地厅级领导干部在这里接受教育培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全社会日益形成的国防共识,串起了个人、家庭、国家的同心圆。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1991年1月,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曾赋诗《军民情·七律》: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
爱我人民爱我军——军爱民,民拥军。新时代的双拥工作,回望过去,凝结着我党我军的初心使命;展望未来,激励着全国军民同心共筑中国梦。
(二)
“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诞生于革命老区的民谣,折射的正是拥军支前传统的伟力所在。
从硝烟烽火中一路走来,拥军支前这一优良传统的生命力,在新时代支前理念与模式的新变化中赓续传承。
2016年5月,围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发挥双拥工作优势大力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通知》,各地各部门聚焦服务“战区主战”,“战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应运而生。
“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队最缺什么,支前就准备什么。”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发扬拥军支前传统,设立省、市、县三级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小组,推进拥军支前融入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边关,子弟兵忠诚戍守;在后方,全社会倾力拥军。
特别是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双拥办第一时间转为“支前办”,启动双拥应急机制,各地迅速兴起支援武汉三镇、支持抗疫部队的热潮。火热的抗疫一线,拥军支前的感人场景不断涌现。
军民同心,汇聚制胜伟力;军民合力,共铸钢铁长城。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人民群众始终是我军发展壮大、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设立烈士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建立健全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国家以最高礼仪迎接志愿军在韩烈士遗骸归国安葬,重大庆典举行盛大阅兵……
一次次提振中国心、民族情、强军志的活动,让华夏亿万军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凝聚起奋进复兴的伟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推动下,全社会褒扬英烈、尊崇军人的氛围,随着双拥工作体系的逐步完善日渐浓厚。
念兹在兹,统帅心系百万兵。2018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
“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对于更好为退役军人服务、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好事办好办实。”
“军人是最可爱的人,让军人受到尊崇是最基本的。必须做好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该保障的要保障好,该落实的政策必须落实,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
无日或忘,一枝一叶总关情。各级不断完善双拥工作体系,组织领导明显加强,倾情解决部队官兵后路、后院、后代“三后”问题。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63.4万余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成为双拥工作重要阵地。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下大力解决涉及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军地联合出台政策加强军人军属和优抚对象优待工作,修订《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制定移交安置、就业创业、教育培训、荣誉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军人身许国,全民尊其家。全社会崇尚英烈、维护军人职业尊崇的浓浓氛围和点滴行动,必将不断汇聚成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如磐伟力。
(四)
“你们要坚定不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时刻把人民放在心头,永远做人民子弟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统帅的号令铿锵有力,激励三军。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90余年来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血脉相连。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军部队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牢记人民军队宗旨,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
全军部队4000余名军队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3家抽组医院,2个多月累计收治确诊患者7198名。
在火神山医院指挥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队医务人员牢记我军宗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党旗、军旗增添了光彩。
——今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洪涝灾害,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驰援灾区。截至7月28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累计出动72.5万人次,参加3749次抢险救援行动,协助地方转移受灾群众13.7万人。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20多年前的一首《为了谁》传唱至今,唱出了只有中国百姓才能听懂的情感,也成为人民子弟兵一心为民的生动诠释。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后,全军部队积极响应,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广泛展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
截至今年5月,全军部队定点帮扶的4100个贫困村、29.3万贫困户、92.4万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近年来,全军部队牢记宗旨本色,在完成好军事任务的同时,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用一次次“最美逆行”书写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答卷。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双拥工作砥砺前行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征程上,必将以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深厚伟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