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金秋书展淘书去人工智能还有多少“人工”淋漓的展示,全球智能产业每年一次产品竞技他将蚕桑生产综合效益提高30%以上广告
第012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走,金秋书展淘书去
人工智能还有多少“人工”
淋漓的展示,全球智能产业每年一次产品竞技
他将蚕桑生产综合效益提高30%以上
广告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0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码智能时代》书摘

人工智能还有多少“人工”
(选自《解码智能时代:刷新未来认知》 第二章第三节)

  说到人工智能,总会提到它对个人的影响。其实大家都想知道一个问题:未来,人工智能里还会有多少“人工”?

  可以肯定的是,一些要求高强度、高重复、高速度、高精准度的工作,一定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的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会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而且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失。未来,机器人将会代替人工服务和操作,这很可能会导致大量的流程工作、服务工作和中层管理环节“消失”。

  人工智能可以分三个层次: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准确地说,我们目前正处于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的中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即弱人工智能一定比人强,强人工智能一定比人弱。

  为什么?人工智能系统的运转,依靠的是数据,数据也是它决策的依据。但对于人类来说,数据不仅仅是数字,它的另一面是经验与规律。如果你想知道阿里巴巴明天的股票是涨是跌,问人工智能也许没错。但阿里巴巴五年后发展得好不好,问人工智能兴许就帮不上什么忙了。

  作为个体而言,最受大家关注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岗位替代。尽管技术“无情”,但它消灭职业的同时,技术革命也会创造职业,历史已经反复告诉过我们这个道理。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3年,人工智能会消灭掉7500万个工作岗位,但它会创造出1.3亿个新的工作岗位。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