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与战时重庆》首发高透明社会人会不会被机器替代?正按流程完成强制拆除相关手续重庆至西宁动车开通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第009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苦干〉与战时重庆》首发
高透明社会
人会不会被机器替代?
正按流程完成强制拆除相关手续
重庆至西宁动车开通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0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码智能时代》书摘

高透明社会
(选自《解码智能时代:刷新未来认知》第一章第四节)

  在大数据的视角下,我们作为单一个体的颗粒度越来越高,已经拥有了一个数据化的身份证,而且远比实体世界的身份证,信息含量巨大得多。当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这两种身份证是可以打通互联的。一个高透明社会,就此应运而生。

  这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与手段。政府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每一个公民建立一个数据化身份证,记录教育、医疗、交通、社保、消费甚至犯罪等行为数据,不但可以为精准施策提供参考,还可以通过数据脱敏处理,屏蔽涉及隐私的敏感信息,开放给社会公众,用于生产生活相关信息查询与大数据应用创新。

  比如,2013年开始,中国就发起了“精准扶贫”行动,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中国7000万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这里的“精准”,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不仅要识别清楚贫困人口与扶贫对象,更要获得多维立体的目标人物画像,从而实施针对性、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扶贫措施。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大数据实时掌握扶贫对象的动态信息:拥有多少人均居住面积或耕地面积?年均收入与消费有多少?家里几口人,各自的情况如何?因为生病或灾害等什么原因导致贫困?

  同样,在社会治安方面,大数据更是大有用武之地。比如,通过人脸识别、人物画像、关系挖掘、轨迹跟踪与行为预警等手段,精准地实现对犯罪行为的防范、预警、布控与打击。高透明社会的便利,与数据安全的担忧,就像一对善恶迥异的孪生兄弟。如何“惩恶扬善”,这就需要人类社会在道德、法制、经济与技术等各个方面协同努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