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和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许多重要论述,彰显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四重逻辑,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领会。
一是把握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逻辑。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清楚地知道我们这个国家、民族从哪里来、怎样从昨天走到今天,不断从历史发展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此,必须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厘清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党史,厘清我们党如何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党成长为在中国长期执政的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刻把握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厘清我们这个国家如何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如何从忍饥挨饿到实现全面小康,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发展史,厘清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变为科学、如何在中国与时俱进,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是把握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逻辑。现实是最根本的出发点。只有清楚地知道当代中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走到了哪里、现在什么样,科学定位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历史阶段,才能更加从容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新胜利。为此,必须准确把握基本国情,科学定位当代中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在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必须清醒认识主要矛盾,科学定位当代中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是我们现阶段抓住工作重点、抓准工作难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着力点。必须正确判断发展形势,科学定位当代中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大局,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三是把握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逻辑。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清楚地知道当代中国要到哪里去、社会主义的前途是什么,站在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立场,明确当代中国的发展目标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加坚定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前进。为此,必须科学把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当代中国的国家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方向奋勇前进。必须科学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当今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按照“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理念,推动人类社会向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目标迈进。必须科学把握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四是把握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逻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清楚地知道路要怎样走、事要如何做,才能更加努力地去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此,必须协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必须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全面小康如期实现,为推进“伟大事业”提供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战略动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坚持更加独立自主依靠内生动力推动发展,坚持更加开放包容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共同发展。必须统揽“四个伟大”,把“伟大工程”作为关键性工程建好、筑牢,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本领,强健实现“伟大梦想”的体魄,锻造推进“伟大事业”的核心。
(作者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