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刻苦攻关的“重庆英才计划”人才领军人物梁攀 |
世界级的电子技术项目技能大赛他参加了3届,前两届获得优胜奖;在2019年8月22日至27日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中,他终于斩获金牌,使中国队实现了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三级跳”,实现了该项目奖牌零的突破,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就是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23岁的年轻教师、2020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梁攀。
必须拥有一技之长
技高行天下,能强走世界。梁攀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一技在手,才能有更体面的生活。
7年前,梁攀的中考成绩不理想,他怀着对精彩世界的向往,想着就凭能吃苦这一点去闯荡一番,也许能闯出一番名堂。他在工地上打过工、在餐厅做过服务员、为地产公司发过传单、在电子厂做过一线普工,刚开始觉得新鲜,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每天几乎都做着重复、机械、不动脑子的事情,这不是他想要的样子。这个时候,他深深地体会到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坚定了他重回学校“充电”的决心。
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只有百分之百的努力。进入学校后,梁攀比同龄人更加成熟,对于学习的目的,他非常明确,所以也就更加努力。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积累,他还经常在课后去“蹭”课,旁听其他老师的实习操作课,汲取众家所长,不断精进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成绩突出,表现优异,梁攀顺利地入选了学校竞赛集训队,从此开启了一段艰辛与荣耀相伴、汗水与梦想随行的求技历程。
顽强拼搏进入国家队
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选择读技工学校的时候,梁攀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站上世赛之巅,为中国拿回在“电子技术项目”的首块金牌。
竞赛是残酷的,但无论成功或失败,它都是成长的组成部分,它都会激励着人们为梦想拼尽全力。3年前,他也曾距离世界技能大赛很近,第一次进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中国集训队,但却在5进2的淘汰赛中以第三名遗憾退场。
在前往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观摩第44届世赛世界技能大赛的时候,梁攀暗下决心:一定要像这些选手一样努力拼搏,一定要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比一次、赢一回。
他放弃了很多好企业抛来的橄榄枝,选择留在学校、留在集训基地,以教师、教练、选手的身份重新再战一次。艰辛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2018年7月,梁攀再次入选国家队并终成正式选手。他不断地告诫自己:“成功永远不是意味着得到了多少,而是相对于起点,我们前进了多少。每一阶段每一细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不留任何遗憾,享受过程带给你的喜悦与美好、辛酸与委屈,最终呈现出来的,一定会是最好的结果。”
坚韧执着赢得大满贯
为参加2019年8月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提前一周到达喀山(俄罗斯联邦鞑靼自治共和国首府)。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梁攀每天坚持在教练住的一间狭窄的、只有一张床的房间里进行“适应性的现场训练”。因为场地狭小拮据,他只能把床头柜当作训练的凳子、把窗台当作操作台。“如今想来,这样的训练环境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真正的比赛,拼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心理素质、临场的应变,还有因地制宜、客随主变。”梁攀说。
“电子技术项目”比赛一共要比4天,竞争也非常激烈,主要围绕电路设计和仿真、嵌入式程序设计、印制电路板组装3个模块,考核选手设计、仿真、程序编写、焊接等综合能力。3个模块看似不多,但是加起来评分点就有上百条,要拿金牌绝非易事。比赛第二天,中国集训队早上8时就到达了场馆,原定早上9时开赛却一直拖延到了下午3时选手才进入场地。有选手因体力不支,直接放弃了这个模块的比赛。对于这种突发状况,梁攀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尽管饥肠辘辘,但他早已习惯了不准点吃饭,再加上“工匠精神”的支撑,最终在这一模块的比赛中,他获得了满分。
潘锋 图片由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