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清冷的微雨下得绵密,为视线披上朦胧的薄纱。细雨冲刷下,徐悲鸿中学大门右边的浮雕图上,奋蹄奔跑的骏马栩栩如生,平添了些“自强不息、进无止境”的韵味。
作为一所以“悲鸿文化”为底色的人文校园,徐悲鸿中学取“万马奔腾,进无止境”的寓意,以一支开拓进取、奋力奔跑的教师团队引领学校阔步前行。
厚植“悲鸿文化”
涵养进取之师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决定着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在校长黄先进看来,“悲鸿文化”是徐悲鸿中学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
“一个国家的强盛是教师在讲台上完成的,一所学校的发展也不例外。”在“自强不息、进无止境”的引领下,徐悲鸿中学将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从师德、师能多方面提升教师队伍素养。
看着讲台上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发言的学生张天渝,班主任陈永林的记忆瞬间被拉回过往:那个曾经胆怯、害羞、自卑的小孩,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原来,刚进学校时的张天渝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整天安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解到学生的自卑心态后,陈永林常和学生谈心,用以身作则的陪伴一点一点鼓励张天渝走出舒适圈,直到帮孩子建立起自信。
在徐悲鸿中学,像陈永林一样以身作则、敬业爱生的老师还有很多。
近年来,江北区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通过健全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涵养一批师德高尚、风清气正的教师团队。
在江北区教委的带领下,徐悲鸿中学立足“悲鸿文化”,以“名人文化”“名师育人”“名生质量”“名校口碑”“四名”工程为抓手,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不久前,徐悲鸿中学举行“庆祝第36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全体教师在责任书上郑重签字,把“师德师风是教书育人的灵魂”记在脑中、刻在心上。“传承师道,立德树人。”“弘扬悲鸿文化,推进首善教育。”一声声庄严宣誓中,满是徐中教育人的初心。
为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徐悲鸿中学建立项目竞争制度激发教师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严格落实各项硬性考核,落实教学常规,提升教师专业学习的自觉性。此外,学校通过名师工作室、多元培训等,提供教师成长机制平台。
队伍德才兼备
成就最美少年
长期以来,江北区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高质量、高定位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顶层设计了“全员素质提升”“学历提高”“名师培养”“校级干部能力提升”等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五大工程”,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个台阶。
在师德涵养、师能提升双向成长机制下,徐悲鸿中学一支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发展最有力的动力源泉。
今年中考,甘玉所带的班36人全部上了联招线,其中31人保送上了区重点学校。这背后有同学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努力,也离不开班主任甘玉的积极引导。
班里有学生有弃学的想法,甘老师立即放下手边一切事情奔赴学生;班级学习积极性不高,甘老师常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在终点守候孩子们的到来;学生部分科目偏科,甘老师就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研究探讨直到找到答案……
事实上,不仅是甘玉,年级里以杨长春、张霞、吴晓娟、赵兰、刘晓燕等为代表的老师们,对待学生无一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甚至付出超过了对自己孩子几倍的精力。
自强不息、进无止境的精神,激励成长起一大批优秀教师:黄先进获得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模范校长、重庆市骨干校长等荣誉称号,周帆、夏岭等教师获得全国赛课一等奖,罗征平老师获得全国语文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王亚、黄鑫、申源、张玲老师获得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一等奖,刘瑜老师被评为师德标兵……学校的教师已总共获得国家、市、区级奖励表彰1200余人次。
师高弟子强。有进无止境精神的教师团队,自然培育出了一大批勇往直前的学生。
初2020级的谢定奇进入徐悲鸿中学以后,对数学、物理、地理等科学类学科着迷,在老师的指导以及自身努力下,先后获得重庆市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造发明一等奖、重庆市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研究论文一等奖等多个含金量很高的奖项,还被评为重庆市第五届中小学生科技节“小发明家”、江北区“最美中学生”。
谭茭 赵刚 覃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