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恢复重建千人清淤 木洞河街渐复“容颜”清淤现场 转业待岗的他“归队”了忠县多部门紧急清除百余吨围困趸船漂浮物被淹房屋出现这些信号别大意环境变好了 日子红火了
第005版:关注灾后恢复重建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助力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恢复重建
千人清淤 木洞河街渐复“容颜”
清淤现场 转业待岗的他“归队”了
忠县多部门紧急清除百余吨围困趸船漂浮物
被淹房屋出现这些信号别大意
环境变好了 日子红火了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境变好了 日子红火了

  (上接1版)

  既有保障,又无后顾之忧,李星华这才动了心,“搬下山毕竟生活更方便,再说也保护了山里的环境!”他主动拆除自家违建房,还动员哥哥李星庸拆除违建。经过核算,李星华家里6口人,每人获得20万元补偿,李星华当上护林员,每月可拿到2000元左右工资。

  和李星华一样,村民们纷纷配合工作,生态搬迁顺利完成。目前,北碚区累计投入资金15.8亿元,拆除各类建筑物53.2万平方米,核心区、缓冲区实施生态搬迁520人,同步引导实验区地质滑坡隐患和生态脆弱区域162人搬迁。

  修复生态 再现山水美景

  “现在风景好,环境美,我们经常来。”缙云山深处,黛湖碧绿如画,音乐声里,一群老年人跳起交际舞。今年5月,黛湖景区对外开放,越来越多市民前来观光游玩。前些年湖面上垃圾漂浮、湖水呈黑褐色的情景一去不返。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来,黛湖周围违建全部拆除,北碚区还启动黛湖绿化修复工程。2019年3月实施黛湖清淤,一个月清除淤泥3600多立方米。

  清淤刚完,北碚区紧接着美化周边环境,建起沿湖步道、生态展览馆、生态厕所等,步道两旁栽上了红叶李、红枫、紫薇。在树种的选择上,区里特别注意突出缙云山本土植物,种下枫杨、木槿、蒲苇等植物132种,市民们可以“春观花、夏纳凉、秋赏叶、冬辨形”。

  如今的黛湖清亮明净,湖面碧波荡漾,湖底绿藻参差,周围绿树成荫。“在这样的路上走一走,令人心旷神怡。”游客们对升级改造后的缙云山称赞连连。

  “缙云山生态环道项目将通过线型、标示、标志等技术手段,对缙云山保护区进行划界,形成一道生态屏障,沿线将设置驿站、露营基地等配套服务设施。”北碚区委办副主任李俊介绍,全长64.52公里的缙云山生态环道建设又开始了,目前示范段500米已基本完工,今年底示范段将建成投用,明年可望全线贯通。

  提档升级 收获金山银山

  眼前,白墙黛瓦,绿树掩映;远处,群山连绵,绿意盎然。音乐声里,几位客人在阳台上一边品茶,一边插花。

  “住在这里,安逸得很!”客人李女士已在清欢渡民宿住了两天,仍然满是新鲜感。清欢渡民宿已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客人们纷纷慕名前来,每到周末一房难求。

  “现在的民宿是升级版!”民宿老板孙德红说,她以前也经营农家乐,但设施低端,环境简陋,夏天被子潮湿,得用电热毯烘。每天跑景区门口揽客,生意也不多。

  北碚区启动综合整治拆违建,她的农家乐也被拆了一层。生意还怎么做?孙德红参加了区里组织的农家乐老板到浙江参观考察活动,对农家乐怎么提档升级有了底。现在,房间里安装地暖和中央空调,再也不用担心潮湿。每天都为客人房间换鲜花,一楼设立古朴典雅的阅读室。民宿垃圾严格分类,一些餐厨垃圾变成有机肥为菜地施肥。

  现在,孙德红的民宿房间比原先少了,收入却多了,去年利润突破100万元,增长约4倍。“民宿改造装修还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缙云山环境好了,大家更愿意来玩来住了!”孙德红说。

  如今,缙云山又恢复了从前的郁郁葱葱。旅游度假区内,共有511人从事民宿旅游业,更多的村民像孙德红一样吃上了生态饭。绿水青山里,日子越过越红火。

  (原载《人民日报》8月27日4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