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院普外科团队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教学示范 |
人才是医院的兴院之本、强院之基。一直以来,长寿区人民医院秉持“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的理念,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建设方向,着力打造重点学科集群,增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作用,为辖区以及周边区县百姓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医院人才济济,目前拥有研究生团队132人,正高级职称团队48人,副高级职称团队206人,中级职称团队344人。他们带动学科建设,满足群众健康愿望,为促进医院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长寿区人民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非直管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寿医院,西南医院、重医附二院及重医儿童医院技术指导医院和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本着“培养提高,引进充实”的原则,医院继续加强“临床、医技、管理”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以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水平造福一方百姓。
筑巢引凤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为持续焕发人才活力,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努力建设学习型医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加强区域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医院建成1个国家级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并设立了15个市级规范化培训基地,把每一个专业设置成一个基地,其中包括全科医学科、内科、外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医学检验科、护理、儿科和急诊科等基地。
“我们对每一个人才负责,竭尽全力让他们感到归属感和安定感。”科教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医院充分发挥各专业教研室作用,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抓好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以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为他们提供丰沃的成长土壤。此外,医院还邀请上级专家来指导,持续提升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关心工作的同时,医院也不忘照顾新进人才的生活。据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每年新入职的职工,医院事先安排好宿舍,配好基本生活设施,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另外,医院会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增强青年医务人员的归属感。
人才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2012年,医院引进了呼吸内科副主任刘平。这些年,刘平参与建立呼吸科RICU(呼吸监护室);负责科室申报重庆市区域医学重点学科评审工作,经过努力,于2018年获评重庆市区域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负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于2019年通过PCCM科规范化建设评审,被评为三级达标单位。在以刘平为代表的人才助力下,医院的科室实现了优质高效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医疗质量内涵的提升。
开拓视野
持续升级医疗技术
“普外科的黄金亮医生技术精湛、经验丰富,找他问诊我再放心不过!”黄金亮在医院工作8年,这些年他坚持“走出去”学习,持续提高医疗技术,其业务能力获得患者一致好评。今年,他获得了医院第三届医师节“十佳好医生”。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才。一个青年医师的成长离不开医院提供的平台和机会。近年来,在医院的全方位助力下,黄金亮前往广州学习消化道疾病知识,到成都学习肛肠病无病痛管理,去上海参加胃肠手术培训等。“通过‘走出去’,我开阔了视野,学习到前沿医学技术,使患者不出区就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凭借持续的“走出去”,黄金亮已独立开展新技术,并承担每年的腔镜疝基地活动的培训、带教、手术示范等工作,推动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黄金亮只是医院人才“走出去”的一个细小缩影。为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发展,让人才能够“走出去”学习前沿技术和先进经验,作为重庆医科大学非直管附属医院、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西京消化病医院长寿整合医学中心,医院动用资源力量为青年医务人员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深入合作科研项目,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今年,医院从各个科室选出23名医务人员到重医附一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进行为期3个月到一年的进修培训。
同时,医院积极推进“三峡之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申报项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部医院高级管理研修班,现代医院护理管理高级研修班等人才专项培训项目;实施以项目培养人才新举措,采取以技术攻关项目立项,设立专项资金,选派多学科的技术攻关团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附属医院进行团队性进修。医院通过一系列“走出去”的举措,提升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医务人才队伍。
做强专科
造福辖区广大患者
做强一个专科,造福一方百姓。
目前医院急诊医学科、医学检验科、普外科成功创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泌尿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创建市级特色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外科获批重庆市区域医学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另外打造了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5个区域治疗中心,1个区级老年病研究所,2个研究室,1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其中,普外科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技术水平位居重庆市区县级医院前列;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重庆市区县级医院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呼吸内科之一,在市内呼吸专业享有较高知名度;医学检验科学科影响力在重庆市区县级医院名列前茅;急诊医学科是长寿区120应急指挥中心,其院前急救、急诊科、ICU、急诊综合病房“四位一体”、“无缝隙转接”的急救绿色通道模式,提升了急危重症处置能力,在区县级医院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人才资源是做实做强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为优化学科人才梯队,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医院实行《引进人才(学科带头人)优惠政策》,在住房、学位、人才津贴、进修、科研、区级人才认定等方面对高层次人才提供全范围的补助,并加大激励措施,对学科带头人予以精神、物质奖励,优先予以晋升职称、职务等激励措施。另外,医院着重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满足学科建设的需求,每年提取医疗收入的5‰作为学科人才建设经费,为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蓄力续航。
下一步,医院将全力推进学科建设发展,主要培养和引进麻醉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和感染科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学科带头人,并着重推进远程会诊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病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和医(康)养结合中心,建立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院党委书记乔正荣表示,要坚持党管人才,继续做好“外引”和“内培”两篇文章,通过在细微之处体现人性、专业素养给予支持、情感投入表达关爱等举措,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全面推进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更多的名专科、重点专科,形成名医名科矩阵,增加群众的健康满意度,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生命力。
何月梅 图片由长寿区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