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形形色色的人陆续进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排队、取号,然后各自寻找位子,坐在电脑屏幕前填写诉状。
53岁的四川籍外来务工人员庞洪生平第一次打官司。在南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他点开系统上的“我要起诉”,一笔一画地在屏幕上手写诉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便回头询问法院的工作人员。
记者在自助立案系统上看到,诉状有两种填写方式。一种是问答式,当事人像做选择题一样回答问题,答完所有问题便可生成诉状;另一种是模板式,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诉状模板进行修改。
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举措。自2015年5月1日起,全国法院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以来,广东法院的立案数量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立案效率明显提升,诉讼服务水平也迈上了新台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各地法院积极整合资源,推动司法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网上立案发挥了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作用,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顺利立案。
2018年成立的广州互联网法院,是继杭州、北京之后我国成立的第三家互联网法院,近年来不断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对诉讼服务进行改造。
打开电脑、熟练操作网上立案系统的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律顾问鞠慕云说:“这个操作界面简单易懂、容易上手。”她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公司遭遇侵权,需要马上起诉,如果是过去,要等工作日再去法院立案,现在只需在法院官网填写资料,上传证据,等审核通过便可立案,一周以内都有回复,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截至7月31日,今年广东全省法院网上立案数达95.8万,同比上升43.1%,网上立案率达72%。在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的部分法院,网上立案率已超过90%。
打官司更方便了,案件数量增多了,不少基层法院通过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拓宽群众的纠纷解决渠道。顺德法院立案庭庭长张红月说:“法院还将优化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将立案与诉前调解衔接得更加紧密,大力发挥在线调解的功能。”
(据新华社广州8月18日电)